河北深州残疾农民张群福发明驱鸟器造福村民
为了使庄稼成熟后不受鸟类啄食,解决农民的困扰,37载为村民义务广播致富经的衡水深州残疾农民张福星,历时3年,发明的多功能驱鸟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在义务广播致富科技知识的同时,他又多了一项工作,将驱鸟装置的组装技术传授给村民们。 历时3年发明驱鸟装置 “每到庄稼收获时,便会有很多麻雀来田里吃食,这是让老百姓最头疼。”而为了赶走鸟儿,村民们想出了驱赶、投毒等各种招数,但这些方式要么效果差,要么不利于对鸟类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喜欢琢磨的张群福动起了头脑,能否发明一种既实用又不伤害鸟的装置,来解除乡亲们的困扰。 张群福说,最初,他想到利用光线的反射刺激作用和风力带动风轮转动发出声响的方式来驱鸟。但在试验时他发现,第一代驱鸟装置必须在有风和阳光的状态下工作,否则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为了完善这套装置,3年间,他反复无数次在田地里试验。最终,他在风轮的另一端安装一个风向标,让风向标控制风轮迎风转动,并拨动侧部的金属片发出清脆的声音,将偷食的鸟儿吓飞。为提升效果,他将一个装有刺激气味药丸的异味瓶安装在上面,并在风向标上系上彩色飘带,这样一经摇动就会产生五彩光线,多功能驱鸟装置也就更名副其实了。 3年来,从装置试验阶段到不断推广应用,张群福的多功能驱鸟装置给村民们带来很大方便,“我愿意无偿地将驱鸟装置的组装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张群福说,这套装置所需的零部件都非常容易获取,只要村民们把原料备齐,他就会手把手地教会他们。 37载义务传播致富经 张福星其貌不扬,因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造成严重驼背,成为腰弯超过90度的重度残疾人,而他没有因为身体残疾而自暴自弃,1976年,在村委会的支持下,他创办了清辉头村文化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乡亲们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推广先进技术。 1982年,党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他就马上把文件主要精神撰写成广播稿,让乡亲们第一时间听到来自党中央的声音。每天准时播出的“早间新闻”、“天气预报”、“科技园地”以及不定时播出劳务用工信息、失物招领、寻人启事、招生信息等,已成了他的习惯。 在不足十平米的广播室内,摆满了扩音机、录音机等广播设备,除此之外,还有1万多册涉及农业、社科、文学、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书籍。为办好广播站,他自学新闻、广播和农业科技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乡亲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推广先进技术,从80年代初至今的37年间从未间断。(记者焦磊) |
关键词:发明,驱鸟器,残疾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