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社会法制

一精神病患者突然发病 家里没钱前不久被迫停药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29 10:5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记者摸底我省精神病患者救治现状,基层康复机构严重“缺位”

  体系应完善,专家呼吁国家“兜底”精神病患者治疗基本费用

  小华(化名)突然发病,所幸处理及时,并没有伤到自己和他人。

  但据记者调查,之前的一件事似乎已为这场“意外”埋下引线——因为没钱、也缺乏相应的指导,最近这段时间,家人给小华停了药。

  发生在小华身上的事情看起来像“个案”,可记者深入了解发现,目前我省精神类疾病患者救治体系缺乏非常重要的一环。病人在医院治疗后往往直接回归家庭,应该承担康复责任的基层医疗康复机构还属“空白”。

  此外,对于家庭治疗、康复所需的大量费用,社会补贴机制也并非“尽善尽美”。

  记者调查

  事发前两三天小华已有发病征兆

  27日下午,记者来到小华的家——那栋临街的二层小楼,一楼是几家门脸,二楼是小单间。

  院内还有一家幼儿园,事发前已放暑假。

  这栋小楼有点破败,楼道内物品摆放十分杂乱。一位在此租赁门脸做生意的店主说,这栋楼不久后要拆迁,房租比一般的要便宜点。

  对于小华,楼内的人表示,并没有什么印象。“平时见到他,冲谁都乐呵呵的。”大家只知道是小华父亲在这里租房子,“出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

  事发当日,楼内的人大多目睹了小华犯病的一幕,“有点后怕。”

  昨日上午,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小华的堂哥。他告诉记者,小华此前在广东打工,突然得了病,在当地一家治疗精神类疾病的医院治疗了半年。

  小华是刚刚出院,就来到石家庄看父亲。

  当日出警的民警还提供了一个细节,小华在发病前一段时间已停止服药。事后家人回忆,在出事前两三天小华已有发病的征兆,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至于停药的原因,民警表示,根据他们询问的情况,是因为没钱。

  专家观点

  监护人擅自停药易致病情复发

  针对此事,记者咨询了河北省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项目办公室、河北省第六医院、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等多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这几家治疗机构均明确表示,精神类疾病患者经治疗出院后,治疗并没有结束,在家的药物治疗也很重要。

  河北省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项目办公室负责人魏俊龙说,很多精神类疾病患者的监护人,因缺乏相关知识或其他原因,往往看着病人没事了,就停药减药,这很容易致病情复发。

  参与帮助小华的石家庄庭瑞中医精神康复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病人在发病前几天甚至数月,一般都会有一些征兆。监护人很难发现病人细微的变化,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在某一时间点突然爆发,往往难以控制甚至出现严重后果。

  现状分析

  基层医疗康复机构“缺位”

  对于精神疾病的判断,精神科的医生最为专业,他们能通过病人的神情等,第一时间发现发病征兆。

  截至今年6月底,河北省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统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达15.82万。

  而据卫生部门不完全统计,河北省每10万人中,精神科的医生数量仅为1.46人(根据2010年普查结果,河北有超7000万人)。

  “相差这么大的比例,加上一部分家庭盲目减药停药,医生不可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魏俊龙说。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五科孙姓主任也坦言,目前,他所在的医院,专业医生不到50名,患者却多达三四百人。这还不包括已治愈的患者。

  病人来自全市、甚至石家庄以外的一些地区,医生的数量却相对较少,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回访,“家属没有专业治疗经验,往往提供不了有价值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治疗的真空。”孙姓主任说。

  医患比例不均,处在医疗体系“末端”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不设相应的康复科室,让精神类疾病患者直接从医院回归家庭,康复体系出现断层。

  魏俊龙说,在精神类疾病患者的治疗上,基层医疗康复机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目前河北这一环是空白。

  未来展望

  有望依托社区医院设精神专科

  新《精神卫生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建设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机构。

  魏俊龙介绍,河北省正建立专门培训机构,加强普通医生精神类疾病治疗方面的培训。

  加强基层医疗康复机构的建设,依托全省现有的社区医院、医疗站等,设立精神专科,专业医生根据掌握的精神疾病患者资料,对辖区内患者进行定期上门指导治疗,最大程度减少一些病人复发。

  同时,社区康复机构也应是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的场所之一。

  专家呼吁

  国家应“兜底”基本治疗费用

  小华因贫困停药,这种情况,还有很多。

  记者采访多家精神类疾病治疗机构发现,不少监护人对现行救助政策不了解。

  魏俊龙表示,新农合、居民医保、城市职工医保对重症精神病患者都有报销政策。没有医保的居民,也可通过残联、民政等部门申请救助。

  虽有固定的救助资金,补偿项目也很多,但有重症贫困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家庭,往往也要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神经一科张姓主任介绍,重症精神患者的治疗周期为两到三个月,床位费、治疗费加一起,每月最少在7000元上下。

  加上后期出院的药费,根据药不同,每月需花费100元至600元。

  即使有各种报销和救助金,许多贫困家庭仍无力支撑。为此,张姓主任表示,精神疾病群体的问题并非个人问题,应该是社会性问题,应该有全面的救治体制。

  如在精神病患者确诊后,国家向其开放特殊救助渠道,最起码免去基本抗精神病药物费用。

  此外,还需加上社会提供专项救助基金。这样,精神疾病群体的救助才能全面,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康复乃至生活照料服务。

  -文/记者耿硕

  -漫画/李会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发病,停药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