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县高寺台镇干部下村自带饭盒 13年节支200万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05 17:3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小饭盒”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周金至今仍记得十几年前有一次下村办事,到了中午还没解决完,村干部就张罗吃完饭再解决。“又吃去了!”在周金转身出村会议室门的时候,他分明听到了群众骂声。“那一刻,我脸上真臊得慌。”周金说,其实干部也不愿意下村喝酒。“谁都知道喝酒伤身。”他说,很多时候村干部叫了,不去怕伤面子。一来二去,保了村干部面子却伤了百姓“里子”。

  通过下村带饭盒,群众看到了镇干部不吃招待不喝酒,不仅节省了村务开支,还增加了村民对干部的信任和支持。现在下村,周金明显感到主动打招呼的百姓多了,工作好开展了。“给老百姓调解纠纷说话也硬气了,当初是吃人家嘴短,现在是身正底气足。”

  “过去镇干部下村是上午半天游,中午喝顿酒,下午早点走。”老党员王秀宽说,乡镇干部下村吃喝,浪费的不仅是村子的财力,还有宝贵的工作时间。一个镇干部下村,几个村干部陪餐,一顿酒喝上两个小时,镇干部美了,村干部也晕了,工作没法开展,半天能办完的事得磨蹭两天。

  实行“小饭盒”后,该镇要求每周二包村干部全部驻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全天办公,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现在我们是上午抓紧干,中午吃盒饭,下午照常干。”周金说,村里的事一般每周二来一次就都解决了。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还减少了百姓到镇政府办事的次数,降低了群众路费支出。

  干部下村自带饭盒,给村子节约了大笔开支,让村子在民生支出上有了余力。利用节约的招待费,龙潭村硬化了全村路面,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聘用了两名保洁员,村子越来越美了。仅粗略估算,13年来该镇共为村级节约开支近200万元。利用这些资金,17个村相继改造了村委会办公室,加大了村“两室”建设力度,并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如今,高寺台镇已是远近闻名的亿元镇。

   “小饭盒”催生便民服务体系

  “作风建设‘一阵风’,只能前功尽弃,流于形式,非但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反会让群众丧失信心。”高寺台镇镇长王中明介绍说,自2000年推出“小饭盒”制度以来,该镇换过5任主要领导,但每一任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制度贯彻执行。“这是‘小饭盒’最终发挥大作用的关键。”王中明说。在他看来,“小饭盒”一带13年,催生了一系列服务群众的好举措、好办法,带出了干部的好作风,才是“小饭盒”的真正“大魔力”。

  “小饭盒”带动了干部作风转变,该镇在为人民服务上下大功夫。整合党委、政府工作职能和群众服务、社会管理职能,成立党建、经济发展、综治维稳、农村财务代理、社会事务、计生健康等六个综合办公室,明晰为群众服务的职能;成立面积14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设9个服务窗口,凡是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统一进入服务中心办理,制定并公开21项权力运行流程,制作了每个服务事项告知服务卡,配备便民政策查询系统,实现了群众“进一道门、办所有事”;印制“群众工作服务站干部连心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连心卡”、“镇村干部连心卡”3张连心卡,明确公开每名服务干部的工作职能、联系方式等信息,发到党员和广大群众手中,实现群众“有困难找中心”。连心卡方便了群众的查找和联系,缩短了镇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凡群众电话反映的问题,镇党政领导或主管领导及时与群众对接,3日内办结,及时化解矛盾,认真解决问题。(记者李建成)

关键词:饭盒,下村,镇干部,自带,节支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