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市首家农民工学校开学 在工地上也能在职进修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09 11:1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昨日(8月8日),在新华区合作路街道的北焦旧村改造工地上,一所“民工学校”的牌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据悉,这可能是目前省会第一个专门为民工开办的学校,开学典礼上,学校将安全生产作为开学第一课的授课内容,通过讲解施工安全知识及消防设施的使用,提升民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于省会不太常见的“民工学校”,有业内人士指出,需要更多的制度化让它更成熟。

  铁皮房内藏着“民工学校”

  昨日上午10时左右,在新华路和泰华街交叉口的一家工地上,工人们吃过早饭之后,就早早地在标有“林荫大院C标段民工学校”的蓝色铁皮“教室”门外排队等候,记者看到,标牌上挂着红丝布,这也是这个学校第一天开课。

  “这是我们的教室,也是我们的学校,以后我们民工也能上学啦!”一个40多岁身穿蓝灰色工服的民工大哥高兴地说。10时整,工地管理人员打开教室让“新生”们按次序进入,并按顺序坐好。

  进入占地面积21平方米的教室内,20多张桌子,坐了差不多60多个民工学员。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有学校管理章程、优秀学员评选制度以及名人名言和名人画像。此外,在教室后面的东南角还有两个书报栏,里面有建筑类、文学类、安全类等杂志,还有省会几家媒体的报纸整齐地排放在书报栏上。另外,教室还配备了投影仪和空调。

  “走进明亮的教室就感觉回到了小学和初中的课堂上,而且条件还这么好,听说还会定时放电影,以后在工地上的生活就没那么枯燥了。”一位坐在教室最前排的民工大姐看着没见过的投影仪对旁边的民工说。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个学校里,像这样的教室一共有5间半,总共占地有150平方米左右。“我们的课程表已经贴在教室的门上面了,课程的安排是从今天到8月底,共8节课,上课时间较灵活,一般是利用雨雪天气或者高温天气、晚上等业余时间来上课。”民工学校校长徐晓对记者说。

  农民工“在职进修”现实吗?

  “此次开办民工学校的目的是想通过多样化的课堂知识,来补充民工对各种知识技能的欠缺,最终提高民工的整体素质,丰富民工的业余生活。另外,在我们工地上的民工来自全国各地都是40岁左右,文化水平普遍在小学或初中,有的则连学都没上过,难免会造成与社会脱节,开办民工学校之后,希望消除民工由于学历较低而产生的自卑意识。”徐晓说,学校从今年3月开始筹备,公司大概投资了20万元,但是民工学习就是全免费的。

  在采访中,对于工地开办民工学校不少民工都表示是件好事,“我来石家庄七八年了,在这里工作有半年的时间,之前也去过很多的公司的工地,为民工成立学校还是第一家,我觉得很有必要,接受多方面培训既可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思维方式,也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我们都很高兴希望在月末评优的时候有我。”来自河南信阳的黄先生说,身边的工友平时怕别的农民工学他们的手艺,被抢了饭碗,都不会告诉他这些窍门,但在这里能不花钱听老师讲课,所以明年他还要来这里打工。

  徐晓说,目前,学校的硬件条件已具备,接下来就是师资力量,学校会根据这个情况,不断地调整课表进行充实。“技能培训会分工种,我们本集团就有很多对建筑专业比较专业的人才,如:业务技能、安全操作、质量及安全技术等课程都可以教授;对于文化与娱乐的科目我们则会联系街道办事处和专门的人员,如消防队、公安局的老师来教授法制教育、时事政治、社会公德等科目。”

  而对于临时性的顾虑,徐晓则表示,“民工学校”会跟着工地走,争取每个工地都有一个民工学校,工地到了下一个城市,就再招收新民工,再建民工学校,“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福利。”

  民工学校需要“制度化”

  “农村有农村的习惯,城市有城市的规则,这中间的差距轻则带来误解与不满,重则酿成悲剧。但是城市与外来民工间的距离,并非不可逾越,很多民工上完课,不一定会按照你说的去做,但是至少他知道他那么做对不对。”合作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志峰表示,知道这家工地要成立民工学校,办事处迅速就配合了,觉得是件很好的事情。“我们将和主办方一起做好民工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向民工学校提供消防安全、生殖健康、法律、科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向民工传授各类知识,从而提升民工的综合素质,实现‘在建楼中育人,以育人促建楼’的教学目的。”

  李志峰说,大部分农民工不订报、不看电视、不上网,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却没有机会与这个城市交流对话。隔阂由此而生,许多问题也因此埋下种子。民工学校解决的不仅仅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城市与城市建设者之间的对话平台,让民工真实感觉到城市的脉搏,彼此接纳,和谐相处。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民工学校就和民工子女学校一样,他会受流动性的困扰,只是一家工地,或者是小范围的工地来推动,是不太现实的,在现有的南方的民工子弟学校中,更多的是政府在主导和管理,才能形成气候,需要更多的制度化,需要普及,才能对一个城市产生影响,改变一个城市的农民工状况。并不是说农民工就需要受教育,而是农民工需要与城市对接的平台,工地和政府共建的民工学校可以恰好成为这个平台。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民工学校如果只是简单的培训,意义就不大了,内容应当多样化,应当是针对工地安全,质量,还有民工个人素质提升的课程。(记者杨佳薇 实习生刘晓锐)

关键词:农民工,学校,在职进修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