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切断“公权私利”勾搭还需经费分配公开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23 16:0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当权者腐败。河南教育厅原审计处处长兼任财务处副处长冯哲将黑手伸向全省近百所中小学,并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受贿58起,案值249万元,并且有1117万元不能说明来源。(8月21日新华网)

  冯哲之所以一次次成功地伸出黑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监管失灵。这位集正副处长“两职于一身”且颇有人缘的“老好人”,既负责教育经费的筹措、拨款,又负责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正常的监管于他而言是“左手管右手”,所以谁给他送红包谁就能够及时拿到拨款。正是在这个潜规则的作用下,权力寻租几乎明码标价,即谁的红包送得多、送得大,谁的经费拨款就能拿得快、拿得多。正如一位小学校长所言,如果不去跑,不去争取,上级拨款就可能少或者没有。

  借用职务之便,行受贿之实,“处长腐败”案例层出不穷,已成为少数国家部委或者省属厅局级机关一种特有的腐败现象。比如,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监测与统计处处长沙志刚受贿1040万元、财政部企业司综合处原处长陈柱兵单独或伙同他人收受财物2400余万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预算处处长刘林祥挪用3.96亿元。“处长官儿不大,腐败案值可不小”,就是“处长腐败”这一怪象的真实写照。

  这些级别不同、名称相同的“处长们”,虽说没有决策权,但却是决策后的具体执行者,作为上情下达的中间层,处长们拿出的意见往往最有分量,一句话就可能涉及成千上万的资金和项目,所以他们凭借手中权力名正言顺地搭上了“利益的快车”。

  有专家指出,目前,“县官不如现管”、“官大不如管大”的制度安排,让“现管们”手中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给处长们留下了很大“欺上瞒下”的空间。以冯哲为例,此人主要负责地市教育经费的筹措,中央和省里下达的地、市专项资金的分配和管理,危房工程改造等,每年经他手拨出的款项达上百亿元之多。

  莫伸手,伸手发被促。乱伸手的冯哲已经被捉,等待他的无疑将是法律的严惩。但有一句话必须引起中央纪检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这句话就是报道中提到的“就连冯哲本人也认为,争取资金需要去上级机关活动。”冯哲去上级机关活动时有无行贿之举?如果有受贿之举,那就应该顺藤摸瓜查处受贿之人;如果冯哲无行贿之举,那也应该还有关上级的清白。

  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说过,预防犯罪比惩治更高明,所有腐败犯罪的人,他在腐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会不会被发现,而不是会不会被惩处。由是言之,要建立有效的经费监管制度,将资金的审批、拨付、使用和监管进行公开化和透明化,真正切断“公权”与“私利”的利益勾搭,有利于遏制权力寻租等行为,从而能够有效地从源头上消除腐败隐患。

关键词:反腐,制约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孙晓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