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净土 再续书香 民营实体书店期待浴火重生
近年来,实体书店尤其是民营书店的危机迅速蔓延,让经营者和读者都感到措手不及。生存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在网络书店与电子阅读的双重夹击下,还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实体书店的发展?实体书店存在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又如何寻找到一条生存之路?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省会多家民营实体书店。 踏冰而行,现状不容乐观 8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省会友谊南大街的秋林书城。这座营业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的综合性图书超市,开业已近十个年头,在业界颇有影响力。正值午饭时间,书城的顾客不是很多,广播里一个柔美的女声正在推荐新到书目;两个七八岁的孩子蹲坐在地上,兴致勃勃地翻看着卡通图册,家长们则在书架间悠闲地踱着步,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款台处,几位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拿着几本考试资料等候付款。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然而在这书趣盎然的背后,其实已是危机重重。秋林书城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书城的图书销量一反常态地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近日业内有一个图书零售业销售情况报告,其中涵盖了秋林书城在内的全国2000多个采集点的图书销售情况。报告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实体书店图书总销量同比下降2.39%,其中包括我省新华书店及秋林书城等民营书店在内的华北地区图书总销量同比下降了10.57%。” 与秋林书城规模相当的春华书城位于省会人民广场地下,从2007年开业至今也已积攒了不少人气。春华书城的靳经理表示,近两年,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冲击越来越大。当当、京东、卓越亚马逊……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家开始涉足图书行业,使得实体书店的经营状况大不如前。“春华这样的大型图书卖场因为规模大、营业时间久,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顾客群,还能够顶住压力生存下去。但那些单打独斗的民营小书店,有不少都面临停业的窘境。” 与秋林书城和春华书城相比,位于省会建华南大街只有20多平方米的等闲书店,正在风雨中苦苦支撑着。作为省会特色小书店的代表,等闲书店主营人文社科类图书,以特价旧书为特色,有些老版本的经典图书在市面上很难找,但在等闲书店就有可能找到。除了经营图书外,小店还定期组织读书会等活动,让书友们有机会分享阅读的感悟。尽管在圈内人气颇高,但等闲书店的经营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店主王砂介绍说,因为资金有限,书店不得不开在一条小巷子里,很少有行人能注意到。开业两年来,每月收入也只是刚够交房租。“两年下来,发现自己一分钱都没有存下,有时还要借钱更新图书,想起来的确有些辛酸。”王砂说,为了维持书店的正常经营,她现在找了一份能挣工资的兼职,白天雇人照顾书店,晚上下班后再来整理图书、处理订单。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谈到如今的经营现状,很多实体书店经营者都用到了一个词———如履薄冰。“风入松”、“光合作用”等全国知名书店的相继歇业,让他们感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生存危机,而对于图书事业的热爱和执著又支撑着他们继续踏冰前行。 |
关键词:民营书店,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