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爱好艺术聚在一起 太皓艺术研究会行走乡间20年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25 08:3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这是一群普通的人,工人、农民、老板、公务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太皓艺术研究会会员。这是一个完全民间的组织,因为对艺术的喜好和向往,他们聚在了一起,吟诗作画,用彼此的欣赏和支持,在现实的繁重之外,营造了一个属于艺术的美好世界,20年,艺术伴随他们从当初的莽撞青年,变成沉稳的中年,伴随他们从一无所有到成家立业。艺术以这样的方式植入了他们的生命。

  因为喜欢所以成立

  20多年前的徐永利是个放映员,他的最高职位是鹿泉市李村镇文化站站长。在体制中,他的级别小到不入流,然而在民间有着相当的号召力。他喜欢文学,喜欢书法,喜欢绘画,喜欢与艺术相关的所有事情,包括人。他有着很多有同样喜好的朋友。他和他的朋友们都喜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谈谈心底的梦想,切磋下并不高超的绘画、书法、雕刻技艺。然而,他和朋友们并没有多少这样的机会,平时的日子里,他们是放映员、农民、工地的小工……艺术和他们的生活无关。

  到现在徐永利仍清晰地记得,1994年初冬的一天,他和张群英、康换柱、边振东几个人利用工休空闲去爬驼梁山。漫山遍野的白雪,让几个汉子激动不已,在雪地里饮酒吟诗,康换柱在大雪里写生,张群英撑着一块塑料布给他挡雪。那种极度艰苦环境里极度的快乐,让5个人下定决心,一生追寻心里的喜好。

  又是一个很有画面感的场景。1996年三月三庙会,康换柱所在的村子办庙会,康换柱邀请朋友们去参加庙会,同时聚会。大家酒酣之时定下约定:成立一个组织,让喜欢艺术而又不能守着艺术的人们,聚在一起。大家当即为这个组织起了名字———太皓艺术研究会。研究会的宗旨:喜欢艺术的人们的组织。几个发起人当时的身份,徐永利———镇政府的电影放映员,张群英———处于低潮的小生意人,张东升———退休工人,康换柱———农村画匠。他们都是鹿泉人,研究会的中心就是鹿泉。

  大旗一立,周边的同好之人迅速聚集到了他们的周围。很短的时间里,这个研究会就有了200多个会员,这些会员分布在鹿泉周边的多个县市,会员身份也很杂。研究会没有任何经费,所有的活动花费靠大家分摊,或个别有实力会员的支持。就靠着这样组织松散但精神高度一致的状态,研究会一年又一年地办了下来,转眼间已经将近20年了。徐永利从正当壮年的放映员变成了年近七旬的退休老人,张群英从一个处处碰壁的小生意人变成了坐拥几个山庄的成功商人。研究会成立之初的“小年轻”杜宇,从一个小装修匠变成了大装修公司的老板。

  20年的岁月几乎改变了一切。艺术,从当年潦倒生活中悄悄隐藏的喜欢,变成成功之后高雅的品位。喜欢艺术的人,也从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成了满面沧桑的中年人,然而有艺术有同伴陪伴的20年,显然已经不可更改地刻入了他们的生命。酒酣之余,对艺术的喜爱与尊敬永远可以使他们热血沸腾。

  “在坟前告诉他,画展办了”

  崔宝辰是太皓艺术研究会的成员。他平常的身份是鹿泉市黄壁庄村的一个村民,家贫且多病,他一生喜欢书法、篆刻。偶然机会与太皓结缘,在太皓他是个积极的会员,开朗热情。崔宝辰病重,研究会的朋友们去看他。才发现门上悬着“向阳斋”匾的他的家,是全村惟一的土坯房。阴暗潮湿,也是全村最破落潮湿的家。在这个叫“向阳斋”的土屋里,病榻上的崔宝辰拉着朋友们的手交代了自己的遗愿———“想办个画展”。几天后,崔宝辰在病痛中去世了。“这是宝辰一生的愿望,也是他走到生命尽头还惦记的事,我们一定要帮他办成。”太皓的人们分头找关系、联系场地,装裱作品。去整理宝辰的作品时,研究会的兄弟们又一次落泪了。“他那些篆刻作品很漂亮,但是没有一个是刻在真正的材料上,100多幅作品都是刻在瓦片上,砖头上的。”这是个穷苦到了极点的篆刻者,即使刻在这样的材料上,他的作品还是难掩光华。“崔宝辰遗作展”吸引了几千观众,一时成为鹿泉县城的一件大事。在展览开展时,崔宝辰的妻子,这位白发苍苍的农村老人非常激动,她说她一辈子不懂宝辰喜欢的东西,但她知道,宝辰此刻一定高兴极了。“宝辰去世是在冬天,到了麦子长成的时候,我们办完了他托付给我们的事。在他的坟前我们详细告诉了他画展的盛况。我们告诉他,宝辰,画展给你办了。”徐永利说。

  10年会长

  太皓艺术研究会会长不好当,除了大家拥戴,还有个硬任务,就是负责研究会活动的费用。太皓将近20年的历史里,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都是杨立忠在做会长。

  杨立忠是个性情中人,他喜欢书法和文学,喜欢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为了大家这兴致,他愿意做更多的付出。十几年前,杨立忠只是一个小作坊主,本小利微。尤其是有一次,研究会年终活动,而杨立忠当时正处于困难时期。小作坊办不下去了,不知道接下去要做什么,手头也分文皆无。为了不断了研究会的活动,杨立忠向村里朋友借了5000元钱办了活动。家里的生活几乎难以为继了,杨立忠还借这么大一笔钱办这“没影的事”,为此家人几乎和他闹翻了。

  如今的杨立忠早已过了尴尬的创业期,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他,开了一个西湖风情怡人俱乐部,背靠青山,面对开阔水面的山庄俱乐部,成了研究会的聚会地点,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爱山爱水的人,山庄里常年摆放画台,增添了浓浓的墨香。“无论多困难时,我从没想过将研究会的事停下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坚持。”谈起当年经济困难时的坚持,杨立忠很骄傲,自己没有因为压力而放弃。

  太皓的人们还在聚会,还在吟诗,还在作画。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在坚持、坚守和传承。(记者芦海英)

关键词:艺术,爱好,太皓艺术研究会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