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穿鞋套下乡”其实是一种双赢
“陕西咸阳市科协主席穿鞋套下乡调研”的照片近日在网上引发关注.咸阳科协16日回应:咸阳科协主席亚斌建一行12日在兴平南位镇调研科普工作,进入组织培养室前要求穿鞋套,后参观大棚和示范园,因地面湿滑,被建议不要脱鞋套。(11月17日《新消息报》) 在网络媒体快于传统媒体的情况下,“穿鞋套下乡调研”先在微博中被热炒了一番,在“不接地气”的质疑声中,并非众口一词的一边倒。其间不乏“要考虑到当时的环境”或者“参观大棚有消毒要求”的声音,很多人指出“穿鞋套参观”并无不妥。咸阳科协随后的回应,正好也印证了之前一些网友的说法,如此看来,“穿鞋套调研风波”可以就此告一段落了。 透过此事件,可以看出网友对于公权者监督的积极性以及敏感性很高,并能从微小的细节中找出问题所在。可以说,这样的意识和责任的存在,形成了强大的外界监督氛围,对于公权力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不过,任何监督都必须建立在常识与理性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会被情绪所左右,并因为“遇官则疑”而令监督本身的效用打折扣,造成权力者的不适。若是考虑到“穿鞋套下乡调研”所处的特殊环境,那么一些网友的意见也许就会中肯一些。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透过此事件,也看出公权者在行为方式上,还缺乏必要的细节考虑。如同“PS领导视察照”一样,只顾考虑了自己而忽略了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不可否认,“穿鞋套下乡调研”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何以不能在参观展板时将鞋套脱下来,或者在拍摄时将其隐去,或者附注相关的说明,总之要尽量避免因为忽略细节而造成误会。 咸阳科协可能没有想到,“鞋套下乡”会衍生出如此风波,而网友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质疑忽略了一个前提。“误会”在一纸声明下得到了消除,不过留给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反思才刚刚开始。 对于监督者来说,虽然这是其基本权利和自由,对于权力者可以“用最坏的恶意”去监督,但从监督本身的效用和约束性来看,都必须对这种权利保以高度的敬畏和尊重,并使之在合理的路径上得到实现。如果陷入习惯性质疑的窠臼之中,最后只会造成双输。 被监督者也应意识到监督无所不在,细节更是决定成败。只有保持对外部监督足够的重视,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去面对,才会在细节之上更加注重。 对此,有人呼吁不必脱离环境过度解读,但同时也不必因此而过度矫情。“一场误会”并非就是一件坏事,对于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问题,对权力者和权利者都同样重要。从中获得了相应的启示,并提升了各自的认识,如此何尝不是一种双赢?(堂吉伟德) |
关键词:穿鞋套,下乡,调研,科协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