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房还要“神龙见首不见尾”?
“全国有6800万套空置房,中国住房市场的现状是总量已经过剩。”近日,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主席、中华博士会执行会长杜猛的一番话,再次引发争议。但杜猛说,6800万套是早前他人所说,而自己提出的数据是5000万套。“但权威数据在哪儿?”他表示最具权威的空置房统计数据在市场上至今无迹可寻。(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究竟有多少空置房?这个问题从几年前就成了脑筋急转弯。6800万套、5000万套、2000万套、1500万套……专家众说纷纭,民众莫衷一是。任志强说得更不客气,“统计年鉴上有数,为啥不看看?自房改后历年竣工的商品房套数合计约七千万套,全空着?全国城镇约二点三亿户,户均约一套房。空着六七千万套人都住在大街上?” 绕了一圈,问题又回到原点。没有权威数据,大家只好猜谜。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房地产开发中的泡沫现象,恐怕比具体的空置数据更容易达成共识。前不久,财经媒体对鄂尔多斯的空城曝光后,又对常州、十堰等出现的“鬼城”、“睡城”调查发现,房地产市场泡沫大有从一线城市向三线城市和小县城蔓延之势。随后,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证实了城市建设“贪大求全”之风: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 有论者认为关注空置率与空置房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就算据此开征房产税,也只是稍稍增加了房屋的持有成本———何况最新的说法是,“国税总局官员称,目前并无房产税试点扩大消息”。这个说法自然有道理,但公众之所以常年纠结在空置房数量之辩上,显然不只是见不得多套房的业主“左手摩托罗拉右手诺基亚”,而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市场博弈,总要知己知彼。捂盘惜售创造的“销售奇迹”给不少开发商带来盆满钵满的收益,那么,了解一个真实的楼市现状,并据此作出交易选择,不应该是消费者最基本的知情权益吗? 在楼市交易的舆论平台上,话语权明显是长期失衡的。即便是最新调查数据显示,32个城市中已有17个城市出现暂停房贷现象,主要原因是中小银行上半年放贷过猛,导致下半年“囊中羞涩”;即便是据央视报道,2005年至2012年8年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交而未交的土地增值税总额超过3.8万亿元———每每利空消息出来,总会被房产大佬或部分专家炮轰为“荒谬”。反倒是时近年底,有关房价上涨“军令状”的事情,鲜有人提及。 空置房的真相,纠结了许多年。遗憾的是,无论是国家统计局还是国土部门,始终没有公布过相关数据。只是,权威说法越沉默,坊间传言越四起。它起码表征了两种焦虑:一是对国内楼市真相的焦虑。缺乏这些核心数据,宏调如何有的放矢?二是对住房信息联网的焦虑。截至目前,距住建部首次提出的住房信息联网“最后期限”已经时隔近17个月,距第二次承诺的2013年6月底也已过去了5个月。“查房”,究竟难在何处? 好在,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不管如何界定空置房的概念,起码还原一个真实客观的空置数据,应该是民意所期,也是大势所趋。(邓海建) |
关键词:空置房,统计数据,住房总量,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