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刮起了“河北风” “河北现象”宝贵启示
近年来,中国荧屏刮起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河北风”——一批数量相当可观的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河北特色、燕赵风骨的艺术与思想较和谐统一的优秀作品,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承德好人》、电视剧《节振国传奇》、《营盘镇警事》、《先遣连》、《丑角爸爸》、《我的故乡晋察冀》、《徐悲鸿》、《闯天下》、《守望》、《打狗棍》等,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已成为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承德好人》也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2013年道德宣传重点影片”。2011年以来,河北共有10部341集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八套播出,受到好评。 荧屏“河北现象”蔚为壮观,绝非偶然,亦非一日之功。其间,蕴含着对繁荣发展整个社会主义文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新鲜经验,给我们以宝贵的启示。 启示之一,“河北现象”昭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视艺术发展道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河北省委在组织领导影视艺术创作中,始终抓住“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关键主题词不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书写人民、表现人民、为了人民,坚持把服务人民与教育引导人民、适应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他们完善管理体制,制定了《河北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奖励办法》,坚持导向为魂,加大对精品创作的投入;他们建立健全文艺精品咨询、论证和评价体系,成立了“河北省文化艺术指导工作委员会”,邀请全国和省内艺术名家对精品的选题规划、创作生产和宣传推介等系列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论证和学术研讨,变办文化为管文化,有效地引导精品创作生产,实现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有序实施、合理宣传;他们努力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搭建影视艺术精品创作生产社会融资平台,将经过科学论证后组织策划的精品项目进行集中招商推介,邀请国内有实力的制作单位、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类投资主体洽谈对接,仅2013年在北京举办的发布洽谈会就促成30个重点项目合作签约,投入资金13.2亿元,为精品创作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确保精品创作做到“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剧作为本”。 启示之二,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高扬起地方文化特色和优势的旗帜,努力实现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中国各地域各民族的独特风格和气派组合而形成的。所谓文化自觉,题中一义便是自觉认清本地域的文化特色和优势,自觉珍视对本地域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即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的“各美其美”;所谓文化自信,题中一义便是自信本地域的优秀文化艺术资源在今天能为中华民族当代精神的重铸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河北现象”的可贵,正在于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实现了河北文化艺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故事便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燕赵大地上。少年英雄“王二小”乃是河北特产。《承德好人》改编自“善行河北”活动中涌现出的河北山村小学教师张国富的真实事迹。如果说,《我的故乡晋察冀》采自抗日战争时期的燕赵大地,那么《闯天下》就是一张中国杂技之乡吴桥的文化名片,而《打狗棍》则是一部承德近现代的民俗史。这些题材资源,是河北独有,是燕赵优势,现在被发掘出来,塑造出节振国、李狄三、范党育、耿三七、代云、赵沧海、燕青山、戴天理、马九斤等一批个性鲜明、内涵深刻的人物形象,为中国影视艺术画廊增光添彩。试想,倘若各地都能这样高扬起本地域的文化特色和优势的旗帜,那么,我们离中国影视艺术的百花齐放就不远了。 启示之三,是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广招天下之人才,努力培养本土优秀人才,实现影视艺术生产力诸要素强强联合,以确保作品一流的思想、艺术质量。比如导演,河北既培养造就了像陈力、郭静宇这样的本土优秀人才,又敢于聘用像吴子牛这样的国内优秀电影导演执导电视剧《闯天下》。而《闯天下》的编剧,既有全国知名的海军编剧周振天加盟,又有土生土长于吴桥的樊城参与。人才问题是影视艺术成败的关键问题。“河北现象”的这一启示,也弥足珍贵。 |
关键词:荧屏,河北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