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改善民生 努力实现民之所望 十件实事暖民心
强化顶层设计——创造公平发展机会,让制度“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栾城县乏马村44岁的张军波外出打工,但他并不担心留守家中的妻儿。“俺村治安好得很,有啥急事找巡防队就沾。”在乏马村警务室,55寸的液晶屏幕上有32个视频窗口,电子探头涵盖了全村的主要街道、学校、集市、文化广场等重要区域。村党支部书记张书广说,全覆盖视频监控网络是栾城县着力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一个体现。 2013年,一项围绕平安河北建设的战役正式打响,燕赵大地向着全国首安之区迈进。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河北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着力把河北建成全国首安之区,逐年提高民生方面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进一步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慈善事业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2013年,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改革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创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制度“红利”。 政府和干部的考核制度向民生倾斜。我省调整了发展思路,放下了GDP增长率包袱,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把精力放在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干部考核重点也放在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态环境和民生改善上。 民生“特惠”制度向重点领域人群倾斜。7月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12条实施意见,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近日,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应当带头招录招聘残疾人和安置残疾人,并加大对用人单位的补贴、奖励和惩处力度。 日前,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意见》提出,到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32500元以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在全国排位均有所提升,力争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更快一些。同时,建立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民生“蛋糕”越做越大,人民群众将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
关键词:民生,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