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款打车软件石市激战 补贴“拉人”成潜规则?
大冷天在路边打车,越着急越等不来……对于“打车难”,许多人并不陌生。 可如今,另一种打车景象出现在省会石家庄——手持手机站在街头,手机上的打车软件连连发出“车将到”的语音提示。在一线城市流行的打车软件,已在省会悄然来袭。而为了抢占更多市场,“嘀嘀”和“快的”两款打车软件激战正酣。 既缓解了打车难,又减少了出租车空驶 1月12日,记者在手机下载并安装“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个软件。打开后发现,这两款软件界面极其相似,主体都是一张石家庄地图。在打开手机GPS和网络后,软件会自动定位你所处的位置。 记者使用“嘀嘀打车”,在输入打车目的地后发送订单,软件就开始向附近的出租车进行推送。经过几秒的等待,车牌号为冀A***28的苏师傅抢了记者的订单,随后记者就接到了苏师傅的电话,约定了具体上车的时间和地点。 1.2公里、1.0公里……屏幕显示不断变化。2分钟后,出租车便来到了记者眼前。 上车后,记者发现苏师傅居然在车上挂了两部手机,分别装有“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个软件,每个手机不停地发出提示音,提醒司机某某路段有人叫车。“现在都用打车软件来做生意。”苏师傅介绍,“很方便,基本上不用空跑了,石家庄的很多司机都在用。” “我家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出门打车经常找不到的士,用了打车软件后,我可以提前预约,基本上都能约到车。”省会陈先生说,虽然有时候会给点小费,可总比在马路上傻站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好。 业内人士表示,打车软件主要是解决人们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既缓解了乘客的打车难,又减少了出租车的空驶问题,优化了社会公共资源。 补贴“拉人”已成为打车软件行业潜规则 在记者叫车5分钟后,出租车司机吕师傅从2.3公里外的地方赶了过来。“我看重的不是8块钱的起步价,而是10块钱的补贴。”吕师傅坦言。 原来,1月10日,“嘀嘀打车”的新举将竞争推向了白热化:用“嘀嘀”叫车,使用微信支付的乘客每单会给10元奖励,同时也会奖励司机10元,每位乘客每天可以享受3次机会。 记者了解到,像吕师傅这样的出租车司机还有很多,选择安装某些打车软件,除了方便接客人,还有则是冲着软件公司的补贴。 事实上,打车软件要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赢在终端,拼的就是谁的终端用户多,这个终端包括司机客户端和乘客客户端。为此,“嘀嘀”和“快的”使出浑身解数,挥金圈地,各种奖励纷至沓来,重金“拉人”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一天在线5小时以上,一周送手机流量费补贴10元。”这是目前“快的打车”给出租车司机的优惠。 而作为省会市场上后来者的“嘀嘀打车”给的补贴力度更大:司机每天最少抢一单,一天的补贴就是5块钱。 司机李师傅的出租车上,副驾驶的位置前面贴了两张相同内容的提示标语:开门请小心。不过其后附着可供乘客扫描的两大打车软件的二维码,扫描后可直接下载同款打车软件。 李师傅向记者坦言,推荐乘客成功下载使用软件,打车软件商都会给补贴。两大巨头给的力度都是每个人10元。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推荐20多人,这样就是200多块钱,这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是个不小的数目。 “每天晚上,公司十几个人会去加气站给出租车司机做推广。” “嘀嘀打车”石家庄地区负责人王忠利说,他们的软件现在给省会出租车的白班司机已经装得差不多了,目前主要是夜班司机。“目前,已经有6000多名出租车司机安装了‘嘀嘀打车’软件。” “快的打车”河北地区负责人李硕则告诉记者,作为省会的先来者,目前他们的软件安装至少覆盖了8000名司机。 等习惯形成后,盈利模式自然会发展出来 对于打车软件撒钱式的奖励,的哥们虽然甘之如饴,却也心存疑惑。 “全国这么多城市,每天每个车五块、十块的奖励,他们为啥这么‘烧钱’?”的哥王师傅用打车软件一个月左右,已经获得奖励话费六七百元,他很好奇是谁在烧钱给奖励,而其下一步会用什么方式回收成本。 “烧钱主要靠的是融资。”一位业内分析师对记者直言,很多投资者如今都看中了这一块市场,所以打车软件公司暂时不会缺钱。 事实上,两大打车软件的背后是互联网界“土豪”——阿里巴巴、腾讯的大手笔投资。“快的”打车在创立之初就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2013年11月阿里再次跟进投资;“嘀嘀”则在2013年5月获得腾讯1500万美元融资,2013年12月再次获得来自中信产业基金和腾讯公司1亿美元的投资。 “打车软件的‘零收费’、‘烧钱’模式只是开端,公司最终的目的是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曾对媒体表示,很多打车软件公司希望通过免费服务提升知名度,并且尽快抢占市场份额,进而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待消费者使用习惯形成后再行收费,巨大的经济效益会显现出来。 业内人士认为,将来软件开发公司还可以通过针对性地推送位置广告、信息服务、向VIP客户收取会员费等其他渠道赚取收益,从而维持正常的经营。(记者刘清波) 链接 打车软件曾被叫停 如今看似做得风生水起的打车软件公司,此前曾集体遭遇过一次政策风险。 去年,由于打车软件允许乘客加价叫车,导致不加价的乘客叫车困难,“摇摇招车”、“嘀嘀打车”等打车软件被深圳运管局叫停,这是全国第一个叫停打车软件的城市。当时深圳方面要求,出租车司机不得使用手机打车软件,并推出统一的电召平台,24小时全天运行。此事很快被全国媒体关注,媒体和舆论一致认为,打车软件总体上是利于市民出行的,值得鼓励。打车软件这才算躲过一劫。此后,深圳市又允许打车软件使用,但这些打车软件加入了官方的电召平台。 与深圳的情况相似,去年北京市也建设了统一的出租车电召平台,还推出了4款官方打车软件,“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等也接入了官方平台。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政策出台事出有因,是为了防止“加价叫车”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毕竟出租车是一种公共资源,不能简单地遵从“价高者得”原则。 不过,相关专家也表示,政府部门在做好行业规范的同时,应看到打车软件的便民性,鼓励其开放和发展。(整理/刘清波) |
关键词:打车软件,石家庄,潜规则,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