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减少35%”还有节约潜力可挖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此外,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3月6日新华网) 中央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为政府省下了真金白银,是实实在在的好事。一者,公共财政来源于纳税人,这体现了对纳税人血汗钱的尊重;二者,降低“三公”经费,能够为政府赢得公信力;三者,中央政府完全可以把省下来的钱用到民生领域,让老百姓能得到更多实惠;四者,这也是在保护官员,有的“三公”问题也涉及贪污腐败问题。 但是,“三公”经费减少35%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事实上,“三公”经费的降低难有“终点”可言。至少,我们还会有这样的期待:单纯从数值上讲,这个35%断然不是触底的数字,就在“八项规定”实施之后,媒体报道出官员出入高档酒店进行消费的情况仍然不在少数。而纪检部门通过明查暗访,也曝光了许多涉及“三公”消费的问题。那么,2014年的“三公”消费降幅,公众仍然有所期待。 从范围上讲,这仅是中央机关的数字,对比而言,省级政府就逊色了许多,只有26%,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还有潜力可挖?另外,基层百姓更期待,从他们的镇政府、县政府到市政府,这些地方政府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在“三公”的花销方面向中央政府减少的35%看齐。挖潜节约“三公”消费,不仅仅要体现在数字上,更要体现在制度监督上。中央各机关要把“三公”消费的账目列得更加明白、细致,更加通俗易懂,而没有做到“三公”消费公开的一定要尽快公开,拒绝公开的,要加大问责力度。(济北南) |
关键词:三公经费,减少,公务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