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青县:父子接力为烈士守墓60余年
父子两代人,义务为解放战争中牺牲的30位烈士守墓60余年——这是流传在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的一段佳话。 1946年7月,在攻打青县县城的一次战斗中,解放军连长杨国华等3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安葬在青县流河镇东空城村村西。当时,村民董森峰给部队当向导,与战士们结下了战斗友谊。 “他们是我的生死战友,我要守护他们。”就为了这样一条信念,董森峰开始看守烈士墓。每年清明节,他都要到墓前祭奠,平时也去转一转,除除草,培培土,与昔日的战友说说话。 1968年春天,董森峰感觉身体不行了。他把刚刚高中毕业回乡的儿子董俊昌拉到烈士墓前,说:“儿子,我这一关不一定能熬过去。别的我不挂念,我担心这些老战友没人照顾……” 说着说着,老人涕泪纵横:“这任务就交给你了。”董俊昌也哭了:“爹你放心,为烈士们上坟就是我的事。”这样,董俊昌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 1971年,董俊昌当了一名教师。从此,每年清明节,他都领着学生们到墓前祭奠英灵,讲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讲战争年代的艰苦和残酷,讲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1996年,董俊昌的妻子因病去世,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求学,亲友们看他孤单,张罗着为他再找个伴。五年后,董俊昌来到沧州与赵淑云相亲。赵淑云相中了董俊昌的忠厚朴实,只有一个条件:董俊昌必须离开农村,到沧州城里生活。 董俊昌一听,摇摇头:“我还要给烈士守墓,照顾父亲的老战友。这是父亲交给我的任务,必须完成。”赵淑云不仅没有失望,反而非常感动:“就冲你这品行,我跟你去青县。” 从此,清明节烈士墓前又多了一个身影,如同墓地旁那枝繁叶茂的槐树,为英灵们遮风挡雨。这些年,他们一直遵循着一个程序:先祭扫烈士墓,再给自己的父母上坟。 2007年,董俊昌退休了,今年已66岁。虽然精神很好,毕竟腿脚不似从前那么利索了,以后祭扫烈士的“接力棒”传给谁?这是他一直忧虑的事情。 此前,陆续有16位烈士遗属将烈士遗骨取走。仍长眠于此的14位烈士,除了杨国华外,其他都没有留下名字。董俊昌觉得,这些烈士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归宿。 让他高兴的是,2012年青县重修烈士陵园,对散落民间的烈士墓地进行了调查走访,计划将全县的民间烈士墓迁葬新建的烈士陵园。“这样我就没有遗憾了。”董俊昌说。(记者李柯勇) |
关键词:青县,烈士,守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