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八旬夫妇为烈士守墓64载
不久,便传来了他牺牲的消息。22岁的年轻生命,在共和国行将诞生的黎明之前,陨落在敌人的枪口下。 任华南牺牲后,农会的人把他的尸体埋葬在距离漠河沟门两里之外的东山上。 任华南牺牲的第二天,李瑞德才听说那个跟自己经常唠家常的小兄弟没了。 初冬的气氛已经笼罩了漠河沟村,李瑞德一个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东山上,想最后“看”一眼任华南。 绕着坟冢走了一圈,李瑞德放心了。“坟在一个坝台上,不犯水,冲不着。” “不是我跟任华南有多深厚的感情,我就是个普通老百姓。他一个外乡人,为了咱漠河沟村的老百姓牺牲的,咱不能没良心。”自此以后,东山上的这个小坟包儿就成了李瑞德内心挥之不去的一粒朱砂,躲在最柔软的角落。 之后,李瑞德由于工作关系,调到了区里工作。 好像有无数个夜里,李瑞德躺在床上,任华南的样子就在他脑子里一遍遍地“过电影”。“他的家人找他了吗?他的坟有没有人给填土?……” “得为任华南做点啥!”这个念头在李瑞德的心头渐渐生根发芽,久而久之,又逐渐成树成林。 1957年,隆化修建烈士陵园,李瑞德发现在漠河沟村牺牲的烈士名单中没有任华南的名字。 “一个外乡人,为了漠河沟门村的老百姓把命都搭上了,咱们不能忘了人家的功劳。” 李瑞德多次找到烈士陵园和民政部门,讲述任华南的事迹,并最终让任华南的名字留在了烈士名单中。 一直在外面工作,没有机会“看望”任华南,李瑞德心里总觉得差那么一块儿填不满。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提倡回乡大炼钢铁。 都是在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1962年,李瑞德和妻子任淑兰响应党的号召,一起回到了漠河沟村。“除了要做个表率,还有点私心,这样,能离任华南近一点。” 当年的那个清明节,李瑞德就早早地来到东山,“看望”任华南。 “这么多年了,也没你家里人的消息,你就在这儿吧。我陪着你,年年都来看你,还跟以前一样,跟你唠嗑儿。” 一锨锨黄土均匀地落在任华南的坟上。坟头上是新摆上的烧纸,寄托着李瑞德心底最深的挂念。 第二年,李瑞德带领着村里的学生为任华南扫墓。“华南啊,现在不用打仗了,这些孩子们都能安生地上学了,你安息吧。” 学生们为任华南的坟墓填土、烧纸,倾听着李瑞德讲述烈士的故事。 自那一辈学生起,每一个漠河沟村里的孩子都知道东山上的这个小坟包里,躺着一位为他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奉献出自己生命的外乡烈士。 自回到漠河沟村的那天起,妻子任淑兰就知道东山上的那个坟包是丈夫李瑞德的牵挂。所以,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不用李瑞德提醒,任淑兰就默默地准备好烧纸和点心。清明,对于这个小家庭来说,已是个最为严肃和重要的日子。 |
关键词:承德,烈士,守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