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老陈:花光积蓄又卖房 一人为村修十里长渠
“这是个小工程” 原来被淤得仅剩1米多深的河床,现在已挖深至5米。挖掘机继续将护坡边的余土上扬,这样将修成整齐的河堤和坡面,许多人赞叹:老陈的活干得真地道! 老陈计划,护坡修好,在河堤上栽上树,全栽垂柳,虽然价格贵一些,但成活率高,也好看,将成为罗庄子一景。 老陈已经把这个渠当成自己的“家业”做了。 老陈在工程现场每天盯着,已经一个多月了,在渠边来来回回地走,工程的每个细节他都过问,意见专业而实用。 老陈眼里,“这是个小工程”,他的妻子也是中铁退休工人,口气和他一样,对记者说:不就是修了趟“小沟”嘛!同样的轻松。 可在当地的村民眼里,这是项天大的工程,上世纪七十年代大修水利时,曾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此河渠的开掘是一代人难以忘记的壮举。但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快淤积平了,村集体没有收入,只能眼见渠边的两季田变成一季田。 老陈夫妇的轻松是有底气的,老陈在中铁工作时,是有名的打硬仗的模范,他曾多次立遗嘱带队上工地。最有名的一次是他立军令状带突击队修沪蓉西高速支井河大桥,地址在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谷深山险,绝壁如削,大桥飞架400多米深的悬崖间,被称为“天下第一难桥”,当年许多媒体都报道了。讲起当年修桥的艰险经历,今天陈兆森仍忍不住泪洒前襟。“我带五个工人,就可以在黄河上修一座桥,修村北的危桥,我带一个工人,就可以完成。”老陈豪迈地说,干了一辈子大工程,干这点活儿像“培沟葱”。 妻子不担心修渠的难度,就是担心他的身体,他的心脏搭过桥,还有严重的糖尿病。但他说“季节不等人,不能先看病,病可以慢慢治,但修渠工程一下雨就干不成了”。 对自己的病,乡亲们很担心,但老陈看得很轻松,他笑谈:等咱们近3000亩地都变成水浇粮田时我的病就不治自愈了。 虽然是个小工程,但施工中老陈非常谨慎,特别是渠边有麦田的,被挖掘机压了麦苗的,都用手将土扒拉开,他说:“不是咱为大家做好事,就可以不管不顾,给大家添麻烦。” “身后留一片树也不留钱” 老陈动工,一时引得议论纷纷。 开始,有许多村民不解猜疑,“你是不是挖渠养鱼啊?” 老陈笑:“养鱼哪辈子能挣回几十万来?” 还有朋友找到家:“你把这钱给大家分分多好!” 老陈笑答:“我怎么分?给你多了,给他少了,分钱能分出毛病来!” 但大多数村民都挑大指:“陈二哥功德无量!” 村党支部书记陈兆林告诉记者,村里的集体经济薄弱,这些年看到好好的地不能种大伙空着急,却没有办法。听说了弟弟要自掏腰包的想法后,自己在震惊和感动之余,立马组织了班子成员,日夜守在工地上,跟着弟弟照料。 老陈做出这样的举动,许多熟悉他的人一点也不奇怪,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小就仗义疏财,爱帮助人。当兵、修路、架桥,工作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 多年前,银川一名特困学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母亲有病、父亲打工,凑不齐学费,中铁十三局正好在银川有工程,孩子的父亲想到国企寻求帮助,老陈当时出差在湖北,他的工友、当兵时的老连长说,我们帮不了你,我们这里有个陈兆森爱帮助人,也许能帮你。 这个家长电话打过去,老陈问清原委,将身上带的5000元,找了个邮局打过去,只给自己留下一百多元。后来这孩子大学毕业,发展得很好。他父亲听说,铁十三局西北公司又来银川,陈兆森还当了书记,找上门来还钱,老陈不收,说当时就没有这个想法,后来老陈的儿子结婚,这个家长不知从什么地方得了消息,悄悄来到婚礼现场,写了5500元的份子,5000元还账,500元礼金。 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在外施工、回乡探亲,遇到有上大学没有学费,或者日子过不去的,老陈慷慨解囊。村里小学缺图书,他邮购了上万元的图书,村里的老年活动室,因为没有钱吊不上顶子,老人们冷,他发现的第二天就把工程完成。老陈是个大孝子,他就怕老人们受委屈。 妻子将老陈这些年用于公益事业的钱粗粗估计,大概将近百万元。 “我不去找着做好事,找着做谁也做不过来,就管遇上的”,他说,他干这些事,心里高兴,难得的是妻子支持,从不抱怨,而且同样地热心,电脑上学了广场舞,就教乡亲们跳,于是老陈计划给村里再修一个灯光广场,也是对妻子的报答。儿子很有出息,结婚、在外买房都不用父母的钱,而且还要支持他。 老陈说,做这些事情是受父亲影响,当年过穷日子时,乡亲们来借粮、借款,家里没有或者凑不够,就打发他们兄弟们出去借,也得帮人家渡过难关。现在老陈每月只拿一千多元内退工资,妻子的退休工资也只有一千多元,他说,这些工资我暂时不动,得留着生活,我的境界也没有高到那个程度,首先保证自己吃上饭。其他的,一分不留,村里要干的事情很多,如果有钱,外县连着的水渠我也想给修了,村北的危桥也想修。“我想好了,这辈子攒的钱都这么花出去,一分不留,身后栽一片树,也比留钱强。”
|
关键词:善行河北,修渠,花光积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