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以人查房”缘何遭炮轰
近段时间,一些地方加紧出台了房屋信息查询规范,这些规范对输入人名查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以人查房”方式作出专门约束,这在此前已出台的规范中并不多见。这表明,房屋信息查询管制趋于严格,而这种控制则被赋予更多的意味,屡受舆论炮轰。(2月19日河北青年报06版) 联系到此前密集曝光的“房叔”、“房婶”等案例,这则新闻传递出的舆论观感,正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所言:出于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新规确有其合理之处。然而,官员房产也具有公共属性,公众具有一定程度知情权;更何况“房多多”事件频发,速出新规难免有心虚的嫌疑。 的确,基于对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以人查房”在很多国家都有严格限定。但在国外查询房屋信息,它所指向的,乃是房产本身的信息,包含交易历史、纳税信息等,而非房产主人的资料。而在我国,“以人查房”固然存在侵犯个人隐私的风险,但近期依托房产信息的公众监督表明,于官员财产公示至今未有实质突破的今天,“以人查房”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公众和舆论监督的一扇窗户,查询房屋成了获取官员财产信息的一种手段。 强调房屋查询在当下的反腐作用,并非是要拿个人隐私遭受侵犯的代价去换取舆论监督渠道的畅通,而是在“房叔”“房嫂”频现后,一些地方对于严控“以人查房”表现出的雷厉风行,公众从中读出的恐怕更多是堵住监督通道的意味。 所以,约束“以人查房”之所以会遭遇水土不服,首先即源于公共政策制定者对于现实把握的偏离;其次,一些监督部门在反腐工作上的态度反差也难逃干系。如昨日有媒体报道,在被曝光的“房嫂”“房叔”的处理上,各地的问责态度上表现不一,有的案件已进司法程序,有的至今没有消息。再比如,按照国务院和住建部的要求,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应于去年6月30日前实现联网,但至今住建部仍未公开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情况。多方对比下,一纸严控“以人查房”,能够带给公众的臆想显而易见。 公共政策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其实施的效力和正义性。如果其一经公布就遭遇普遍质疑,政策的生命力究竟如何,恐怕难以乐观。严控“以人查房”,虽是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出发,但对于民众的反腐期待和信心所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不察。 紧密联系现实,约束“以人查房”要实现保护公民隐私的初衷又不妨碍公众监督和堵塞反腐渠道,其最佳办法只能是与官员财产公示一同进行。换句话说,严控“以人查房”的正义性要得到完整体现的一个前提当是,“以人查房”的反腐功能被其他监督通道取代。-任然
|
关键词:以人查房,房屋信息查询,炮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