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缺失:农家子弟成长的隐性羁绊
对于千百万农村父母而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既没有周末的闲适,也没有太多的奢望。他们仅有的追求只不过是以自己一辈子的辛劳,换取后代终有一日能挣脱土地的束缚。然而,在当前复杂的教育外部环境里,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个朴实的愿望。与田间地头的熟练耕作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不知所措,显得无助且无奈。如今,伴随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的奔波加剧,留守儿童数量也日益增多,这个问题愈加明显和迫切。 一个人的学习 小侄女在新河县寻寨镇东一小学上六年级,每年都会很骄傲地领到一张奖状。看着布满墙壁上的奖状,大哥大嫂有时会心一笑,“孩子知道学,没有白给她付出。” 为了养家和让日子过得更舒服,大哥大嫂在侄女很小时就开始外出打工,每年都是农忙时回家收庄稼,农闲时赶紧出去挣钱。 打工忙的时候,他们很少与孩子在一起,遑论与孩子探讨学习。清闲的时候,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求助却感到无能为力,“咱本身就是初中毕业,孩子现在问的问题,咱们都回答不上来。”所以,在小侄女小学6年的学习中,除了在学校与同学一起学习外,来自家庭的教育几近为零。 大哥大嫂或许是农村新生代父母群体的缩影:他们最大的心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愿望甚至比城里家长更为迫切,因为“知识改变命运”的焦迫,促使他们把改变现状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但同时,他们又不懂得如何实现这个愿望。 更令人忧虑的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一个更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家”之不存,何谈家庭教育? 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忧虑 “每年回家,忧虑便增添一分。”2月26日下午,尉会芳老师这样说。 尉会芳是邢台市新华南路小学政教处主任,每逢过年,她都会回到平乡县丰州镇尉庄看望父母。 尉会芳说,春节回农村老家过年,走亲访友期间切实感觉到了农村的变化。乡亲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条件都有了可喜的提高,几乎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可以说农民们的生活并不比城里差,甚至在有的方面比城里还要滋润,看上去一派欢乐祥和的幸福景象。可是随着在家时日的增多,了解逐步深入,自己因职业敏感性使然,越来越感觉到有一种担忧的因素存在,那就是农村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严重误区。 尉会芳老师将农村家长归为三类。 第一类是“望天收”型。有的农民种庄稼不下力气,懒得伺候管理,任其自然生长,老百姓称之为“望天收”。某些农村家庭在教育孩子上亦是如此,几乎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有的孩子上了几年学,家长连孩子的班主任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甚至个别孩子钻家长和学校不沟通的空子,或者迟到早退旷课,或者打架上网,或者寻衅滋事违法乱纪。听说有一位乡亲第一次与学校联系,竟然是去派出所探视被抓进去的孩子。 第二类是有求必应型。农村日子好过了,农民有钱了,对于孩子也变得日益娇惯。不想睡,深更半夜就玩游戏看大片。不愿起,日上三竿还盖被梦游。想上学,舍得花钱上私立贵族学校;厌学了,辍学回家好吃好喝好招待。 第三类是望子成龙型。在一些相对落后的村庄和比较贫困的家庭,多见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较高,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迫切希望子女将来能学业有成,出人头地,改变命运。望子成龙本无可厚非,只是由于他们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在方式方法上往往有失妥当,或喋喋不休地唠叨说教,或简单粗暴地斥责打骂,有的严厉有余温和不足,有的批评有余沟通不足。长期如此,孩子往往会压力过大,以至于影响学习。大年初三去一家亲戚拜年,还没进门便闻听夫妻俩一个打一个骂的声音,正在“修理”没考好的儿子。据说自孩子放假后,围绕着较差的考试成绩,家里是“战火不断”。 在尉会芳老师看来,以上三种类型的家长,都不是合格的家长。 第一类不负责任,对孩子漠不关心,庄稼尚且不能望天收,何况培养下一代呢?不闻不问,放任自流,长此以往,难以想象收获的会是什么。 第二类过分溺爱,要星星不给月亮,让孩子随心所欲,其实也不是真正的爱。试想一下,要是种庄稼也是这样,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既不修枝间苗也不捉虫打药,是不是也难有好收成。 第三类望子成龙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就像科学种田方能发家致富一样,教育子女不更得讲方法重策略吗。 一位农村教师的分析 1984年至2006年,冯献芳在邢台南和农村教学,“20多年来,我感觉农村的家庭教育几乎为零。” 在他看来,分析当前家庭教育,农村家庭教育需要强化落实,城市家庭教育需要适度减负,两者明显呈现出一松一紧的两极趋势。相比之下,农村家庭教育已远远跟不上我国教育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 他认为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有农村的特殊成因。首先是家长自身素质影响,大多数农村家长自身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他们知识结构狭窄,教育理念较为落后,没有足够的方法和较强的分析认知能力,解决孩子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升不到更高层次,必然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一味追求高分数、简单冷漠、放任失管等这样那样的问题。 还有就是家长工作特点影响,当前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种地、打工,繁重的劳动、生活的压力已让许多家长力不从心,即使心中惦记也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谈不上研究教育方法和孩子谈心、交流思想,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农村中普遍存在。 家庭生活环境也有很大影响,大部分农村家庭不注重读书,家庭学习氛围淡薄,因而致使一些孩子没有养成课余读书的良好习惯,假日里更是只痴迷于电视、玩耍和上网,弱化了学习的兴趣,导致了孩子学习不思进取。一些单亲、离异家庭的不和谐给孩子心里造成阴影和压力,轻则放弃学业,重则会跟着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变坏,甚至走上赌博、偷窃等违法道路。 家庭教育在农村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农村孩子过早辍学,过早迷失甚至过早犯罪的诱因之一。 改善农村家庭教育质量 据了解,更多的农村家庭教育目前还停留在家长自发自为的状态,农村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仍处于一种“自谋生路”的状态。80%的家长是从电视中获取,10%的家长是从报刊杂志上获取,另外10%的家长则是从邻里那里获取。有组织、有目的地唤醒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为他们解答心中的疑惑,引导他们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显得十分迫切。 为此,专家呼吁,援助农村家长就是帮助农村孩子;帮助农村孩子,必须从帮助他们的父母改善提高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开始。 尉会芳老师认为,这一方面需要广大农村的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不同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各级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民学习和培训,努力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逐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那么,到底谁来为农村家庭教育引路?他山之石或许可以借鉴。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山东潍坊市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亲子共成长”系列内容之一,开始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破冰”之旅。“百名专家农村行”、“百万家长进课堂”相继开展,遍及了潍坊市189个农村乡镇的300多场报告,使受益的农村家长达40余万人。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教授当时表态,潍坊市“家庭教育农村行”在全国范围来说很具有开拓意义。 有专家分析说,家庭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归口妇联,但无论从其所具有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来看,还是站在它所承担的教育任务的角度来分析,指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中小学校都不应该缺位。尤其对广大农村家庭来说,学校具有天然的号召力,引领农村家长提升自身素质,不仅是一项新农村建设工程,而且是农村教育的分内之事。(记者 张会武)
|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