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 一个纯经济概念的“变身”
“养老金双轨制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进行综合研究和顶层设计”———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的表态引起了民众强烈呼应,从中不难看出公众对双轨制改革的期盼与渴望。 【“双轨”从经济领域蔓延到民生领域】 “双轨制”本来是经济领域的名词,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产物,主要是指工业资料的价格双轨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双轨”这个概念本该退出历史舞台,但却改头换面渗透到社会民生的边边角角。 养老金双规制,医疗保险双轨制,同工不同酬的劳动力价格双轨制,城乡户籍藩篱下的福利双轨制……与最早价格双轨制不同的是,如今的“新双轨制”不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助力,反而成为阻碍社会公平的“绊脚石”。“新双轨制”多植根于社会保障体系,关乎民生福利,而这些领域本该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各种“双轨制”划出不同社会身份之间福利待遇的级差,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富分化,降低了一部分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尊严,加剧了民众的不平衡感,甚至成为社会矛盾的集结点。从维护稳定和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出发,破除“双轨制”是必须直面的考题。(集月音) 【以循序并轨消解“空账”之忧】 备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如今已提上改革议程,这对民众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事实上,养老金并轨,不仅是弥合公平裂缝,对养老金缺口压力的纾解,也不乏现实意义。 去年,舆论热议养老金“空账”危机。尽管因统计口径差异,养老金缺口出现多个版本,但支出压力渐增,已成共识。它是人口老龄化冲击下的必然,也与社保转制紧密相关。 填补养老金的缺口,需多管齐下。而“延迟退休”,也被某些人提出。只不过,相较之下,破除双轨制更显迫切。双轨制下,公务员与某些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能领取不菲的养老金,这窄化了政府的“兜底面”,也成了养老金收支平衡的掣肘。一旦并轨,像取消公费医疗一样取消机关养老金,让所有人都一样缴费,退休后领取数额较公平的养老金,既能实现权责对等,也能填补养老金缺口,促使养老金支付形成平衡的链式结构。“空账”风险,倒逼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只有冲破利益藩篱,循序推进并轨,养老金缺口才可渐次填平,公平才能兑现。佘宗明(《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双轨”并轨才能增强社会信任】 不仅仅是养老保险问题存在双轨制,在市场化进程中,大量与权力、公共部门相关的机构和人员,都是“双轨制”的当事者。比如医疗保险和待遇的双轨制、住房分配的双轨制、教育资源的双轨制……甚至在能源使用、食品采购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双轨制”。 在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现实考量下,“双轨制”的负效应越来越多。曾经有着一定正当意义的“特权”将社会割裂开来,一旦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纾缓,注定会导致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信任越来越低、隔阂越来越大。 因此,改革说一千道一万,根本还是利益分配问题,“双轨制”就是利益分配的重要内容。双轨制问题解决得越快,越容易缩小特权两边的隔阂、降低社会戾气;双轨制解决得越彻底,公权和公共机构越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的信任。当然,利益分配的改革不适宜一刀切,那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术。但双轨制改革也不能久拖不决,时间越长成本越高、阻力越大。马九器(《华商报》评论员) |
关键词:双轨,经济概念,双轨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