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今日关注

我们何时才能获得诺贝尔科技类奖?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04 09:1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访全国政协委员田力普

  专利申请量达到世界第一的中国,距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为何我国迄今“缺位”诺贝尔科技类奖?华为中兴遭遇美国知识产权指责怎么看?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3日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就这些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我国正处于“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型初期

  记者: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申请国,这意味着什么?

  田力普:2001年我国申请专利量就超过美国,2012年距离进一步拉大。去年全球申请了210多万件新的专利,我国有约65万件,占30%。

  但申请数量大说明不了太多问题,体现创新能力和意识的核心是专利拥有量:首先要通过申请专利来获得知识产权;其次是授权量,通过全球检索、审查,显示技术水平全球领先;还要实施,投产,获得回报。

  而我国的专利拥有量迄今只有80万,很少。从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到加深认识再到开始投入,从过去的模仿到现在的创新,从专利的申请到专利的授权拥有、实施投产,都需要一个转型过程,我们目前处于过程的初期。

  记者:我们离真正的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

  田力普:确实越来越多人在说,我国专利这么多却根本算不上一个创新型国家。他们忘了这需要一个过程,我国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而从十六大提出创新型国家建设至今不过十年。

  多重因素导致我国迄今无缘诺贝尔科技类奖

  记者:我国作家莫言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么,科技类的诺贝尔奖离我国有多远?

  田力普:我国至今没人获得诺贝尔科技类奖,涉及多方面因素。一度以来,我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制度体制、大环境都是有利于模仿而不利于创新的。

  在文化氛围上,我们也缺少创新的精神,大家都学老师、学经典、学古人,不求与众不同、不敢特立独行。

  如今,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一场革命,革自己头脑的命,从模仿、抄袭、借鉴,转型到自己发明、创造、创意,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积淀。

  因此,由于历史、文化、时代、发展历程和各种原因,导致我们迄今缺位诺贝尔科技类奖。对此,我们既要有紧迫感,也不能急于求成。

  反对知识产权政治化

  记者:近期,我国企业华为、中兴在美国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和调查,您怎么看?

  田力普: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我们反对知识产权政治化。出现知识产权纠纷,应该通过法治国家的法制手段,寻求司法途径,让企业之间自行解决。

  华为、中兴是全球领先的IT产业中的知识产权拥有者,是全球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的主要的申请人。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不亚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的跨国企业。他们的经营也符合国际商业规则和各国安全规则。

  美国用知识产权来制裁我国企业,有点可笑,反映出某些人的焦躁和不理性。希望他们尽早改变这种做法。

  记者:发达国家正在力图主导新一轮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变革,将知识产权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什么?我们如何应对?

  田力普:西方对于中国的创新势头一直显示出担忧。西方国家习惯于并希望中国一直处于产业链低端。当我们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想自己创新,占据技术、知识产权的制高点时,他们内心是焦虑的。

  而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国际社会要致力于一个全面均衡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和发展,使知识产权制度惠及全球各国人民,而非某个个别群体。人类的知识财富是全人类的。

关键词:诺贝尔奖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