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节水渗透到每个细节
荣景园小区内用中水建设的喷泉,既节约了用水,又美化了环境。本报记者张晓峰摄 在农田灌溉方面,我市很多村庄开始实行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模式,图为赵县农民在农田铺设灌溉管道。本报记者董永博摄 目前,我市的一些小区已进行生活废水的回收利用,图为一位物业员工正在检查废水回收设备。 日前,我市被水利部和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授予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成为全省首家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行各种节水措施:在农田灌溉方面,大都改成了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模式;大量工业废水回收实现循环使用;中水被广泛利用……节水意识开始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市民的生活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农业用尽可能少的水浇更多的田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灌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那是重中之重。3月11日,记者来到了高邑县大夫庄村,正好赶上县水务部门和村里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检查村里的农田灌溉设备,为即将到来的春灌做准备。作为包村的节水专员,县水务局的梅云开告诉记者,大夫庄村是高邑县的首批农业节水项目。这个工程从2009年启动,涉及周边6个村,5500亩地。通过项目的建设,灌溉用水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了老百姓的地头,一改往日的大水漫灌,不但节水、节电,还节省了农民的劳动力。老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 大夫庄村的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人刘正果介绍说:“俺们协会推出了‘十项承诺’制度,通过采取设立节水专员制度、规范机井建设与管理制度、实行灌溉取水计量、推广管灌节水工程建设补助制度等,有效推动了农民的节水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节水效果。几年下来,有奖有惩,协会的340多户会员已经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 农业节水各县有各县的办法,元氏县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奖超罚、水权流转”为主的节水激励机制。节水户可以转让节水量,超用水户可以购买节水户的节水量。具体的做法是:每次灌溉结束后,节水户节余的水量可以在水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交易价格由双方协商,节奖超罚在元氏县得到了体现。 我市农业节水项目建设,讲究因地制宜。在山区,建设小塘坝、小水窖、小水池以存储天然降雨,利用地形高差发展微滴灌;在平原井灌区,大力发展地下输水管道,结合土地平整、小畦灌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在设施蔬菜区,确定了温室大棚内重点发展微喷灌的原则,建设了一大批高效节水示范区……随着一系列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我市农业用水利用率正逐年提高。 据市水务局水资办程鹏介绍,我市农业用水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70%,利用系数达到71%,农业节水在全市整体节水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在节水农业建设过程中,我市通过加强科研与生产、开发与应用、推广与服务的结合,不断提高节水科技含量,加速节水农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起市、县、乡三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定期举办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和基层技术人员,使其掌握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操作及维修管理技术。同时,还建立了17个旱情监测站,定期发布旱情信息和灌溉预报,指导农民适时灌溉、科学灌溉。 随着一系列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全市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目标正逐步实现。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仅以高邑县为例,通过建设节水工程年均节水达840万吨,省工9万个,粮食增产700万公斤,年可增加效益1900万元。 工业年增节水能力1.2亿立方米 “我们厂区内的生产用水使用的全部是将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再生中水,厂内除了饮用水外,没有其他新鲜水源,这样一来每年可节约地下水720万吨,这样的中水使用规模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裕华热电生产技术部环保化学专责工程师自豪地说。 裕华热电非常重视节能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制定了能源节约规划,通过实施节约除盐水、降低循环水的浓缩倍率、灰水回收、转机冷却水改造等措施,实现了水资源的梯级利用。自2009年初,该公司就确立了将桥东污水处理厂的二级排放标准的出水作为水源,采用连续澄清过滤和高效反渗透脱盐的污水再生深度处理工艺,将桥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转化为中水。 近年来,我市累计完成75家企业的水平衡测试,重点对华北制药集团等35家高耗水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全市有74家企业达到了省节水型企业建设标准。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推行用水内部核算、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吨钢耗新水量3.31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7.2%,万元产值取水量25吨。上安电厂三期工程集成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把一、二期工程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使用,实现“增容不增水”;华电集团实施了“汽改水”工程项目,年用水量由2070万吨降至1600万吨。 通过开展水平衡测试、节水技术改造、强化污水利用和计量设施安装措施,全市工业年节水能力增加1.2亿立方米。 生活一点一滴改变旧习惯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环境,谁都希望自己的小区内能有别致的花园、漂亮的喷泉、蜿蜒的河流。无疑,这样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但这些景观的日常维护和用水量肯定也少不了。日前,在荣景园小区采访时,小区物业经理辛世盟告诉记者,他们小区的这些景观用的都是中水。这些中水是对小区内居民家中厨房用水进行处理后回用的,经过处理后的中水除了能保证小区内的景观用水外,还能满足小区周围两个洗车厂的用水量。 节水不仅仅体现在少用一吨水、两吨水,还体现在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循环利用上,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意识。目前,我市市区住宅小区已做环评的中水设施97个,已建成中水设施的32个。如果32个小区中水回用设施正常启动后,年处理污水能力9400万吨,年回用363万吨,可减少污水排放量363万吨,可有效缓解污水处理厂压力。 “目前,我市筛选出了12个中水设施设计较规范、工艺较先进、处理效果较好、用途较稳定、操作环境较适合的小区(公建),通过对中水设施进一步提升改造后,作为中水回用示范点,总结运行管理经验,带动市区中水回用发展。荣景园就是其中一个,下一步我们还将对这些中水利用好的小区进行一定的奖励。”市水资办赵家泽介绍说。 “洗过菜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还可以浇花。安装可控制出水量的马桶配件,大便、小便冲洗用不同的水量,节水可达50%以上。”“在水箱内放入2块砖或者将浮球杆向下弯15度,可减少水箱的储水量,从而减少每次的冲水量。”采访中,很多市民还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些节水小窍门。 “如今,很多单位和企业都已经使用了节水型器具。广大市民由过去的‘要我节水’变为现在的‘我要节水’”,初步形成‘人人讲节水,人人懂节水’的社会风气。”赵家泽介绍,为提倡节水,水资办还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狠抓城乡生活节水措施,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对新建住宅楼、办公楼、娱乐场所、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进行摸底排查,要求安装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对现有住宅的用水设施进行逐步改造。鼓励学校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内安装节水设备,提倡绿化使用中水,生活污水沉淀过滤利用。 近年来,我市还重点实施了石家庄城区及各县(市)区城镇供水设施节水改造,全市累计改造供水管网47.35万米,完成投资7758万元,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到15%以下。推广节水器具安装,市区及各县(市)区城镇完成节水器具(水龙头、座便器、)改造135万套,全市城镇节水器具安装率达到88.6%,其中,市区达到96.2%以上,县级城镇达到62%。 相关链接 我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缓解 本报记者岳金宏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节水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市属资源型缺水地区,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2.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9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10。珍惜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对于水资源紧缺的石家庄来说有极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007年,我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国家级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几年来,我市不断在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上下大力、用真功,取得了一定效果。201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按照“工业用水抓循环,农业用水抓节灌,生活用水抓器具”的思路加强节水型企业、机关、社区、校园等创建工作。 试点建设期间,我市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方式,先后培育了151个节水村和5个节水示范灌区、创建了25个城镇生活节水和75家工业节水示范单位,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开展,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缓解,在保障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的前提下,基本实现了用水总量的零增长。 自试点建设以来,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累计投资212亿元左右,同时整合其他项目资源,进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绿化工程、水源地污染治理、水土保持、水质检测系统等项目。增加水面面积2400万平方米,湿地建设面积850万平方米,城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8134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3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左右,污水基本达标排放,城市水源地与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有关标准,为逐步实现“绿地、碧水、蓝天”的城市新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对全市投资环境、旅游业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张晓峰摄 岳金宏/文)
|
关键词:节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