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承德>>承德

承德双滦区: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建设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02 10:1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阅读提示

  面对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给社会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近三年来,承德市双滦区把社区建设作为夯实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根本保证,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作为服务广大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纽带,按照“以党建为统领,以服务居民为根本宗旨,以实现社区自治、促进社区和谐为最终目标”的总要求,强力推进社区建设,实现了居民自治能力和社区服务能力两个明显提升,达到了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认同感两个显著增强,做到了社区各类矛盾纠纷持续下降,夯实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走出了一条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建设的新路子。

  双滦区紧紧围绕“六个一”的社区建设工作思路,即,明确一个目标: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突出一个重点:以党建工作统领社区建设;围绕一个中心: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建立一套机制:一名区级领导挂帅、一个区直部门牵头、四个企事业单位共建一个社区的“1+1+4”组团式帮建机制;培育一支队伍:专业素质高、奉献意识强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营造一个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努力把社区打造成党在基层的执政之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平台、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以党建为统领以民生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和谐为目标

  双滦区: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建设

  以党建为统领实现社区党组织建设“六个延伸”

  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对于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意义重大。如何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基石”作用和“服务”职能?承德市双滦区牢固树立为民爱民的服务理念,通过实施“六个延伸”的创新实践,使社区实现了管理机制由“独立体”向“联合体”转变;辖区单位由社区建设的“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由“无压力”向“有责任”转变,建立起了“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

  将基层党组织延伸到楼院。在社区全面推行“社区党委(党总支)+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333制”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形成了党委(党总支)建在社区、支部建在楼院、党小组建在楼栋的社区组织网络。在有3名以上党员的楼栋建立党小组,在有3个以上党小组的楼院成立党支部,在有3个以上党支部的社区成立社区党委(党总支)。目前全区18个社区共成立社区党委13个,楼院党支部129个,楼栋党小组314个,245名在职党员兼任社区党组织成员。

  将党员管理延伸到网格。在社区全面实施社区党委(总支)、楼院党支部和楼栋党小组三级公示制度,对社区党员实行网格化、透明化管理,将所有社区党员划分为18个一级网格,129个二级网格,314个三级网格。并在楼栋附近公示亮责,让社区所有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亮贡献,接受社区居民监督和评议。在社区党员中,深入开展“一管三带一联”活动,即管好自己,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楼院,联系好群众家庭。

  将党建活动延伸到共驻单位。以“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为载体,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队伍为主体、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与辖区共建单位建立起基层组织联建、思想工作联做、文体活动联谊、社区环境联管、民生事业联办,民情访谈有台账、帮扶共建有承诺、认岗履职有贡献、工作成效有监督的“五联四有”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你发展我服务,我服务你帮助”的和谐共建局面。

  将认岗承诺延伸到在职党员。建立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生活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制度,对在职党员实施“双重管理”。在职党员通过到社区认领“党员服务岗”、参加“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形式,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目前,全区1300多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并认领服务岗位,已累计开展各种公益活动4800多人次。

  将党代表履职延伸到居住社区。以社区党务公开栏为载体,将生活在社区的各级党代表身份公开、承诺公开、联系方式公开。在社区设立“党代表工作室”,建立党代表接待日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方针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党群建设指导员、困难群体服务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按照“小办公、大服务”的理念,社区推行“一站式”集中办公,提供劳动保障、民政救助、就业咨询等16大类近百项服务。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居家养老呼叫服务指挥中心,通过发放为民服务“连心卡”,建立“民情月月谈”制度,建立起直接联系群众的常态机制,“96096”便民服务热线24小时为居民提供近百项服务,社区服务站已成为政府延伸到社区的综合服务终端。

  同时,该区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创新,区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扶持奖励资金,鼓励社区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吸引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让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人。

  以民生为根本推行社区“1+1+4”组团帮建模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双滦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切实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社区管理的服务功能,努力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和水平,积极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双滦区委书记路立营提出了社区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兑现承诺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工作落实上,居民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实惠。为改变“一张桌子、一间平房、一个公章、一个大娘”的社区现状,双滦区确定了“民生保障,社区先行”的思路,把社区建设列为一号民心工程,全力以赴推进社区建设。

  双滦区实施了每个社区一名区级领导挂帅、一个区直部门牵头、四个帮建单位共建的“1+1+4”组团式帮建模式,探索建立了“区财政出钱、帮建单位出物、驻区企业出房、社区出人”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帮建任务张榜公示、督考推进,定期调度,将帮建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体系。在可用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双滦区财政每年纳入社区建设预算2000万元,形成了社区建设资金逐年递增的刚性化机制。两年来,全区累计投入社区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解决社区用房2.7万平方米,其中通过改扩建、购置合并、调剂置换、共驻共享、资源整合等方式解决老旧小区社区用房2.4万平方米。目前,双滦区18个社区用房面积全部达到了500平方米以上,其中10个社区达到了1000平方米以上,2个社区达到了2000平方米以上。同时,社区标识、外观颜色、工作服装、硬件设施、服务标准全部实现了“五统一”,18个社区全部高标准完成了社区硬件建设任务。

  以服务为宗旨实施社区“五个中心”建设

  “要始终坚持‘居民群众的服务要求,就是我们工作追求’的原则,努力把最优质的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双滦区政府区长祁海东的话掷地有声。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双滦区确定了改善小区物业、繁荣社区文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社区建设重点领域,依托社区服务站构建起了“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了生活服务“一线通”、助老助残“一键通”、日常缴费“一站通”、公共事务“一网通”。尤其是“96096”服务热线成为了全省优质便民服务品牌,“三级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成为了全国试点。同时,以“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增强居民对社区满意度”为最终目标,扎实推进社区事务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建设,使服务居民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深化“事务服务中心”建设。每个社区设置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立了社区事务、社区党务、帮扶救助等服务窗口,建立了“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内部协办”的一门式工作机制,基本达到了“星级社区事务服务中心”的标准,满足了居民对公共事务的需求,并做到了立足实际,各具特色。

  提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每个社区设置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开放式”社区综合文化活动的专门场所,使居民可以有充足的空间组织开展日常教育、学习、文体表演、文化展览等活动。区、街道、社区三个层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育形成了“风筝节”、“花卉展”、“秧歌节”、“腰鼓队”、“十字绣”、“红歌艺术团”等特色文体活动品牌和组织,真正实现了让基层社区“活”起来,让社区居民“动”起来,让社区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收到了“以活动促活跃、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促和谐”的良好效果。

  完善“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每个社区设置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让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还为社区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实行了社区居民家庭医生、家庭护士联系制,实施了医护人员错时上下班制度,随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病床、居家照料、健康指导、诊疗咨询等服务。

  拓展“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分散+集中”的方式设置,在社区内集中设立了日间照料室、康复健身室、社区托管室、信息咨询点,在社区周边范围按照居民实际需求设立了相应的便民服务场所。建立“福利性为主,以适度商业性为辅”的便民利民服务方式,通过在场地、租金、税费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一些组织、企业或者个人提供多样化的社区商业或半商业性服务,现在已建成“便民超市”、“便民菜站”、“配餐中心”。

  加强“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每个社区设置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综治维稳中心,承担治安巡逻、信访接待、矛盾调解和社区矫正等方面的任务。每个社区均设立了“一警一辅四室”,即一名社区民警、一名社区辅警,社区警务室、矛盾调解室、社区矫正室和心理咨询室,为居民提供治安案件等综合性的警务服务,调解居民的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特殊人群提供矫正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等,社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

  以和谐为目标夯实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

  “群众对社区基层党组织满意与否关乎党的执政之基。”双滦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赵振清介绍说,该区正是通过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夯实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输送机社区原来只有一个党支部,管理无职党员329名。“别说开全体会议,搞个党日活动都没有地方”,王爱杰说,由于召集不齐半数以上党员开会,支部10年发展不了党员。现在,社区党委以支部为单位每月至少组织学习2次,及时传达党、国家、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实现了党员教育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党员们高兴地说:“社区党委组织我们过组织生活,心里暖暖的,我们跟党靠得更近、更贴心了。”以社区党委统揽全局,各个支部分别活动,党组织的活力被重新激发,今年该区已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26名。

  “群众满意是检验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在路立营看来,社区工作必须想居民之所想,办居民之所需,做居民之所盼,努力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理解、接受、认同和赞赏。

  该区采取“居民自治选一批、公开招录增一批、下派干部补一批、公益岗位聘一批”的办法,为每个社区配备专职干部5-10人,平均年龄为35.6岁,大专以上学历达到50.7%,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资格持证率达52%,形成了老中青梯次配备结构。以区委党校为载体,通过外出考察、定向委培、集中轮训、素质比武等形式,加强对社区工作者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工作者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定期邀请法律、劳动保障、人口计生等部门工作人员为社区干部讲解相关业务知识,提高社区干部服务群众本领。

  在社区日常工作中推行“六制三通”工作法(节假日值班制、错时上班制、全程代办制、首问必答制、定职明责制、24小时电话服务制,缴费一站通、办事一线通、居家养老“一键通”),这些制度和举措在规范社区干部行为的同时,也使居民享受到了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了“大家庭”的温馨,体会到社区作为“居民之家”所带来的“家”的温暖。

  同时,在每个社区设立“志愿者之家”,引导居民组建了20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共计5839人。在社区开展治安巡逻、心理咨询、民事调解、扶贫助残、设施维护、文化宣传、就业指导等志愿活动。并建立志愿者注册登记和服务激励机制,拓展志愿服务内容,逐步建立人人参与、自我奉献的社区服务模式。双滦区被列为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县区。以规范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18个社区共成立摄影、书画、音乐、球类等各种文体协会近百个,参与居民6000余人,辐射居民4万余人,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如今,双滦的社区已初步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群众对社区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也相应提高。社区打架斗殴的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无理上访的少了,主动参与的多了;忽视他人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这样的社区,我们住着舒心、顺心、省心、安心;这样的社区干部,我们知心、交心、可心、放心,社区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就是社区的主人。”御祥园社区居民王家永说。2012年,全区信访案件化解率达到96%,没有出现一起赴省进京非访和集体访。

  服务于民,贵在以恒。走在建设“活力双滦、富饶双滦、魅力双滦、平安双滦、幸福双滦”的科学发展大道上,站在全省社区建设的前列,双滦正在全力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打造和谐社区建设的“金名片”!

  (文/张剑君、白子军、段立才)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建设,双滦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