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塑像”背后的教育现实不该忽略
漫画/陶小莫 近日,一条微博在网上蹿红,该微博称:湖北来凤县一中学为一学生立碑纪念,这名学生在去年高考中成为恩施州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校方称此举是为“激励在校学生”。来凤县教育局1日上午了解情况后,校方开始拆除该塑像。 考上清华的学生被母校在校园立像,如大多数声音所斥责的,这是应试教育扭曲下的畸形成才观的泛滥,是为高分和名校“立像”,实质是学校为自我宣传而设的广告牌。 不过,类似行为实在非新鲜事,或许这次的立像实在超出了围观者的心理预期,才得以引来如此的围观效应。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的出现,除却应试教育下教育观念的扭曲,如果考虑到被立像的学生是该县几十年来的第一个州理科状元,其另一种生成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在绝大多数农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可以说是数年一遇,这背后是物以稀为贵的生动体现。这个“稀”体现在,一是较之于城市中学,农村学子考上名校的概率要低得多。二是城市孩子的成才途径和通道要多于农村学子。在这个背景下来观察为学生立像的荒唐现象,不难发现,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农村学子成长和流动通道单一,也是为学生立像的另一个重要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为学生立像的学校属于一所民办中学,相对于官办学校,民办学校在办学资源和生源上都存在弱势,因而对考取清华这样的广告效应的需求无疑更甚。相较于官办中学,民办中学尽管在教学理念和人才观上都应更为开放。然而,因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所以只能在应试成果上“火拼”非民办学校。 树立不到一个月的雕像被轻松“拿下”,但要彻底瓦解树起雕像的力量,绝非一时之功。这应是教育改革和教育资源整合,应当被看到的现实。-朱昌俊
|
关键词:状元,塑像,来凤县,教育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