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羽毛球对中国意义重大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10 09:1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对于中国来说,羽毛球是一个外来的体育项目。据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它的身影才在我国出现,但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热衷这项运动的人寥寥无几,仅在上海、天津、北京和广州东部几个大城市才有人参与。新中国成立前,从未举办过全国性的比赛。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如何白手起家?比如羽毛球,在人才、设施都匮乏的情况下怎么开展,并能让世界因此对新中国另眼相看?几个立志为中国羽毛球历史填补空白的海外赤子,放弃了在原住国已有的成绩和较优厚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创业。林丰玉、王文教、陈福寿、汤仙虎、侯加昌、陈玉娘等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相继回国效力,加上他们的刻苦训练、无私奉献,短短几年便迅速改变了中国羽毛球运动水平的落后状况,这一群热血华侨堪称新中国羽毛球运动的拓荒者。

  很快,1963年到1964年,中国队两次战胜来访的世界冠军印度尼西亚队;1965年征战欧洲,以34比0的绝对优势战胜丹麦、瑞典队。当时,汤仙虎在与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冠军、并已蝉联7次全英冠军的柯普斯比赛中,以两局15比5、15比0的悬殊比分大获全胜,让国际羽坛为之震惊——“与世隔绝”的中国羽毛球如何在突然之间实力陡升?由于当时的政治原因,中国未能加入国际羽联,也未能参加高手云集的世界性锦标赛,故中国羽毛球队被誉为“无冕之王”。

  游离在真正的世界大赛之外,难以有震撼人心的大赛喜讯传达至亿万中国百姓,所以以优秀运动员的优异成绩引领老百姓投入此项运动的热潮也难以涌现。上世纪60至70年代,羽毛球运动在中国也谈不上普及。那个时期,更多的人是在用光板打三根毛的板羽球,即使偶尔看到有百姓打羽毛球,那球也不是真正的羽毛做成的,而是塑料仿制的羽毛球。

  直到1981年5月,国际羽联与世界羽联正式合并,中国羽坛健儿正式步入世界比赛的最高舞台,从此屡创佳绩,奥运会、世锦赛、汤姆斯杯、尤伯杯、苏迪曼杯各种大赛的桂冠应有尽有,中国老百姓的羽毛球运动热情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逐渐被点燃。如今,在健身场馆中,最为火爆的就要数羽毛球场地,要想预约一块球场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国羽毛球运动的辉煌从几个归国的青年人开始,经过几十年的磨砺、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经硕果累累。刚刚结束的苏迪曼杯,原以为会很激烈的决赛,结果也是出人意料地以3比0的胜势而结束,可见当今中国羽毛球队的实力之难以撼动。

  借助归侨为祖国的体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建功立业,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必须书写的光辉一笔。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新中国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体育报
责任编辑:孙晓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