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沉默以对延安商户道歉信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13 08:1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延安城管局系列问题调查结果难出,遭踩头商户的“道歉信”先到。于端午假期间,延安城管临时工跳踩商户头部事件仍被关注之际,一篇名为“致广大关心‘延安5·31事件’网友的一封信”的网帖,再度引发激烈争议。作者以被踩头者刘国峰的口吻,称“我也有一定责任”,希望“不要因为这样一个特殊事件否定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让网友读罢摸不着头脑。对此,刘国峰承认公开信是受他委托向社会发布的,但他未回应“被公关”的质疑。

  被城管粗暴执法跳踩头部,继而引发舆论的聚焦后,受害者该怎样来回复社会的关切?围观者的想象力再瑰丽,他也无法推测到如此道歉信的横空出世。受害者公开的道歉中,确实有着太多的逻辑混乱,以致著名节目主持人孟非都对其追问,“这封公开信,从立场态度到行文风格,我都非常熟悉。信的内容归纳起来大约是三点:1、城管打我是有一定道理的;2、城管局的善后我是满意的;3、延安的形象才是最重要的。看完之后,我唯一的疑问是:这封信是谁帮你写的?”

  观察者孟非在分析与提问,其他围观者也一样五味杂陈。有微博网友甚至说,“原来他被踩的是脑袋,现在在踩的是灵魂”。看似官腔味浓厚、受伤害之下自甘低姿态的道歉信,难免催人衍生出“怒其不争”的愤懑来,但我并不认为它就可以成为轻看刘国峰的理由。尽管迄今为止,刘国峰并未向外自陈写作公开信的心迹。但从常理来推测,其实不外乎以下两种。一则是如广大网友所猜测的,刘国峰被延安政府部门“公关”,再则是强大的舆论关注力量,让刘国峰感觉到了内心的“害怕”,为了能在延安继续长久生活下去,避免关注潮过去后的“被报复”,他自动选择了“示弱”。但无论是哪一种,刘国峰都是以社会小人物的形象出现的。

  强大的社会管理机器下,小人物的怕与忧愁不应该被谴责。需要被深入审读的,恰是公开信中无处不在的“地方形象”保护意识。公开信称,“在此向在这件事中受到伤害的人们道歉。”公开信中又说,“部分不切实际的传言,也引起一些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同时也对延安的城市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不知道刘国峰所言的“一些受到不公正伤害的人”还有谁,在这起城管粗暴执法中,最大的受伤者不正是他自己吗?我也不知道刘国峰所言的“部分不切实际的传言”又具体指向何处。事实上,无论是媒体还是围观者对“跳踩商户头部事件”的关注,都只是为了提醒,不受约束的城管权力必然带来暴力。

  动辄暴戾的城管权力,似乎随时都在谦卑生存的公民个体,它们就像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问题在于,公共事件真会影响到延安的城市形象吗?如果说偶然的新闻就能轻易让城市“污名化”,那只能说明这样的公共形象太脆弱。正因为此,比公开的道歉信更不能接受的,是信中受害者的城市形象捍卫“自觉”。我们并不知道其所由何来,但它展示出的,只能是地方形象影响力的强大。维护地方形象当然并无过错,值得肯定,但任何过度的“维护”,无异于说明内在的形象不自信,或者是形象与太多的现实利益相关联。一封出乎意料的受害者道歉信,尽管依旧面目模糊,但更多像是被此种力量推动的结果。

  地方形象不是贬义词,所以它必须有着秩序和现实逻辑的禁区,这正是延安被跳踩商户公开道歉信最令人难以释怀之处。刘国峰的公开信在公开着什么?它是普通公民尊严在地方形象宏大指向下的“渺小”。肆无忌惮的城管施暴事件之后,一封逻辑混乱的道歉信会制造出继续的空白与沉默。道歉信不是终结书,希望刘国峰与延安有关方面能对此再次回应。回应是正确对待外界关注与聚焦的姿态,也是为了避免一些最基本的社会价值与规则感的流失。(特约评论员王聃)

关键词:延安城管,商户,跳踩,临时工,道歉信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