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沧州>>沧州

沧州老夫妻携手让生命重生 填写捐献遗体表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28 05:3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人都会有去世的那天,如果死后我们捐献的眼角膜能让他人获得光明,我们十分愿意。”这几天,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十六队67岁的王建新和64岁的老伴孟先玉,正准备去园区红十字会签订捐献眼角膜协议。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6月,这两位可敬的老人就打破传统观念,填写了捐献遗体申请表。

  捐遗体想法已有十多年

  说起何时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王建新说:“已经有十多年了。我经常关心遗体捐献这方面的消息,每当在收音机里听到国家医学科研遗体匮乏,就想为国家医学科研做些贡献。”他了解到我国医学院校在校生平均20人才能解剖一具尸体,而按照正常教学需要,医学院平均三至四名学生解剖不能少于一具尸体。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医学院的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一人解剖几具甚至十几具尸体。日本的院校尸体来源主要是“遗体捐献”,日本的医学院校,新生入学第一课要到刻有遗体捐赠者名字的碑林扫墓,以记住他们为医学事业所做的贡献……谈起捐献遗体的话题,王建新打开了话匣子。

  苦口婆心说服家人

  最初,王建新和老伴说捐献遗体的想法,老伴坚决不同意,甚至好几天没搭理他。王建新住在外地的姐姐和哥哥知道后,也是极力阻止,可王建新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是不会改变的。为了让老伴同意,王建新整天向老伴灌输捐献遗体的好处,讲解国家医学研究用的尸体紧缺等各种现状。架不住天天软磨硬泡,5年后,老伴不但同意王建新捐献遗体,受他的影响,决定和他一起捐献,“你都捐了,我不捐还有嘛用呀。”

  老伴这关过了,另一个难关就是女儿。两个女儿知道后很是想不通,在沧州的侄子也打来电话说:“老叔,你别整天瞎想,别光想怎么死,要想着怎么活,以后你的所有事包在我身上。”王建新觉得是孩子们多虑了,但他一点儿也不着急,而是耐心地给孩子们做工作。他对女儿说:“我和你妈妈就想为医学科研做点贡献,你们总说要孝顺,支持我们的想法,这就是孝顺。”孩子们被他说得哑口无言。接下来的日子,老两口一有机会就给女儿做思想工作。王建新说,做两个女儿的思想工作,足足用了5年时间。最终,两个女儿的工作做通了。

  “让生命重生”

  “现在再说这事,我和老伴心里都特别平静,邻居们见面也都开玩笑地说俺俩风格高。”王建新对记者说,原来他以为遗体都捐了,眼角膜肯定也包含在里边了,但后来才知道,捐献遗体和捐献眼角膜是两码事,需要分别签协议。他说过几天搬家的事忙完了,他和老伴还要去红十字会捐献眼角膜,希望可以给更多的人带来光明。

  王建新的邻居杨吉栓说:“这老两口人缘特别好,谁家有事,他们都会热情帮助。”记者在中捷产业园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周连明处了解到,按照他掌握的数字,目前中捷遗体捐献志愿者已签协议的两个人就是王建新和他老伴,角膜捐献志愿者有3人,实现捐献的有一人。王建新幸福地说:“我这一生最高兴的事,就是和老伴一起捐献遗体和眼角膜,这样既能为国家做贡献,又能让更多人重见光明,我觉得这样才能让生命重生。”(通讯员 胡晓磊 记者 李家伟文/图)

 

关键词:捐献,遗体,老伴,沧州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赵若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