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沧州老两口携手签订捐献遗体和眼角膜协议
“人都会有去世的那天,如果死后我们捐献的眼角膜能让他人获得光明,我们十分愿意。”这几天,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十六队67岁的王建新和64岁的老伴孟先玉,正准备去园区红十字会签定捐献眼角膜协议。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6月,这两位可敬的老人就打破传统观念,填写了捐献遗体申请表。 可敬的两位老人 “这个想法有十多年了” 说起何时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王建新说:“已经有十多年了”。他说:“我经常关心遗体捐献这方面的知识和资料,每当在收音机里听到国家医学科研遗体匮乏,就想为国家医学科研做些贡献。”他了解到我国医学院校在校生平均20人才能解剖一具尸体,而按照正常教学需要,医学院平均三至四名学生解剖不能少于一具尸体。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医学院的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一人解剖几具甚至十几具尸体。日本的院校尸体来源主要是“遗体捐献”。日本的医学院校,新生入学第一课要到刻有遗体捐赠者名字的碑林扫墓,以记住他们为医学事业所作的贡献……谈起捐献遗体的话题,王建新打开了话匣子。 |
关键词:捐献遗体,眼角膜,老两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