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历史谜团待解惑:天南地北黄姓人何以鹿泉来寻根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27 08:4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高家大院仅剩的三间砖房和门洞。

  -大李庄村老房子一角。

  -匾额悬挂在门楼左侧的外墙上(左侧上方)。

  -匾额上“成均首选”4个大字保存完整。

  嘉庆年间,鹿泉县令王业懋曾手书“成均首选”4个楷体大字,镌刻成阴文匾额,授予鹿泉市大李庄村的高家。至今,这块历经200多年风雨的匾额,至今仍悬挂在高家大院外墙上。除了高家大院残留的房子和匾额外,这个村子还有黄家祠堂、黄家四合院、高家庙石碑等多处文物,他们准备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网友发帖:老房子情结令人唏嘘

  鹿泉市大李庄村30多岁的高顺利,在跟父亲聊天时,父亲感慨地说,如今我们都住上新房,老房子会逐渐被人遗忘的。

  父亲的话勾起了高顺利的老房子情结,于是,他拿着相机在村里转悠。只要看到残留不多的老房子,他就收录到相机里。整理后他发现,村里的几处老房子门楼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建筑风格迥异,有的已经年久失修,无人居住了。老房子的处境让他唏嘘不已,于是在网上写了篇题为《村儿里的老房子》的帖子:“老房子虽然正在渐渐失去它的使用价值,终将成为历史,但老房子的故事却深深地烙在了主人的心里,抹也抹不去……”他还为这篇文章配发了多张老房子的照片,引起众多网友跟帖。

  崔巍先生是一位文物爱好者,擅长文物研究和收藏。他发现这些老房子大多始建于清代,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尤其是镶嵌在一处老房子外墙上的木制牌匾,更有历史价值。另外,村里的黄家祠堂、高家庙石碑等,都是清朝文物,应该保护起来。

  县令手书匾额镶嵌在高家门楼旁

  7月19日上午,记者请文物爱好者崔巍、鹿泉市文物保管所张亚昆所长,一同来到大李庄村进行实地探访。

  大李庄村,位于鹿泉市正南方向,距鹿泉市区4公里,700多户人家、2000多人。村里的一棵老槐树,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默默注视着每一位来访的客人,微风摇曳着葱郁的树叶,仿佛讲述这个村子的千年历史。老人们说,这棵老槐树早在唐代就矗立在这里了,是村里的“镇村之宝”。不久前,有村民从地下挖出一个后梁墓志铭,证明大李庄村已有1100多年历史。

  村里现保存着三四所老房子,其建造时间大都在清代。悬挂着匾额的高家大院,应为清朝中期所建,是大李庄村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大院位于村子中心,由三间正房、一个大门楼构成,目前,这里仍住着一对八旬老夫妇。三间正房坐北朝南,大门楼坐南朝北,墙体由青砖和青石垒建而成,并使用了大量的木材,房檐、窗棂木雕精美。院子的木制大门年久失修,已经废弃不用。紧邻大门的左侧上方——距地面3米处,一块1米多长的木制匾额安静地镶嵌在老房子的外墙上。木制匾额用阴文镌刻着4个大字:“成均首选”。右侧阳文:“特授文林郎知获鹿县事加五级纪录五次王业懋写”;左侧阳文:“国子监太学生高文耀立”。

  这样的文物在石家庄周边少见

  据崔巍查证,王业懋是河南兰阳县举人,清嘉庆十七年七月(公元1812年)至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十月任获鹿县(也就是现在的鹿泉市)知县,在任五年。

  《获鹿县志》记载,200多年前,大李庄村坐落着富丽堂皇的高家大院。高家在明末清初时搬迁到大李庄村,高实龙是大李庄村高家的始祖;四世祖高云鹏任湖南知府时,深受朝廷器重,奖励45万两白银,建成了由45间房舍构成的高家大院;六世祖高文耀是给皇家子孙上课的老师,这块匾额就是嘉庆年间,获鹿知县王业懋赠给高文耀的,上面的字是他的手书。关于“成均首选”四个字,后世人们猜测,大概是知县赞扬高文耀是皇家子孙首选老师的意思。高家的第三代到第八代,属于这个家族的鼎盛时期,之后由于子孙吸食鸦片,逐渐走向衰落。

  张亚昆说,当年的高家大院,如今除了这三间保存完好的房屋(屋顶修缮过)和一个大门楼外,还能看到二进院残留的部分院墙。

  河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雷先生表示,这样的清代手写真迹木制匾额,历经200多年风雨,保存还这么好,很不容易。其价值在于这一匾额跟高家大院残留建筑交相辉映,印证了这个村高家的辉煌历史,这样的文物在石家庄平原尤为珍贵,应尽快保护起来。

  张亚昆表示,这个村的高家大院等古代建筑,他们以前从未见过,下一步要跟村干部研究保护这些文物的办法,申报市级文保单位。

  每逢清明,祭祖传孝

  黄家祠堂,教育后人莫忘祖

  从高家大院西行不远,有一个始建于清朝嘉庆十六年的高家庙,如今庙去碑仍在。

  这个村还有一个黄家四合院,始建于1930年,由一个名叫黄广业的人经商发达之后投资兴建,耗时4年。现居住在这里的是其后人。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黄家祠堂,坐落在高家大院东侧,经黄家后人的三四次修缮,现依旧保留了原来的风貌。

  7月19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位村民正在再次修建黄家祠堂大门。《大李庄村志》编纂人黄辰福介绍,为了发扬祭祖传统,弘扬孝悌文化,他们黄氏家族今年7月捐款10万元,用于修建黄家祠堂大门楼,预计8月中旬竣工。

  清朝年间,该村黄家一考生去真定府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也姓黄,就问考生:“你的始祖是谁?你从哪里迁移来的?你们黄家多少代了?你是第几代?”没想到这个考生一问三不知,主考官大怒,遂将其驱逐出考场。黄家得知这一消息,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反思以往确实忽视了家族的历史教育,因此决定修建黄家祠堂,用以祭祖,并告诫后人,不能忘祖。

  18尊清代石碑,传播孝悌文化

  沐浴在阳光下的黄家祠堂碑亭,18块清代石碑依次排开,错落有致。

  这些石碑的碑文大都字迹模糊,但有一块石碑上的碑文却清晰可见,《长发其祥》是这篇600多字碑文的标题,正文写道:“……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兄与兄言友,弟言恭,为士者肆乎诗书,为农者习于勤俭,有无相恤,婚葬相技,勿至于争讼,勿流于饮赌……”落款是“乾隆十五年庚午二月十九日吉旦”。

  黄辰福介绍说,黄家祠堂不仅仅是后人祭奠先祖的地方,而且也是传播孝悌文化的场所。从2009年开始,每年清明节,黄家祠堂都要举行祭祖活动。山西、北京、石家庄等栖身五湖四海的很多黄家后裔,每到此时,都会前来祭祖。近几次的祭祖活动,人数过千,规模越来越大。黄家祠堂成了黄家后人认祖归宗、孝悌文化宣传的纽带。主要形式有上香、放鞭炮、唱戏、续家谱、回顾黄家历史等,气氛祥和热闹。

  村党支部书记黄建书说,黄家、高家是村里的两大姓氏,受传统文化影响,这里民风淳朴,“24孝文化一条街”、黄家祠堂祭祖活动,越发促进了村风民风好转,家家争做文明户,群众安居乐业。

 

关键词:历史谜团,黄姓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孙晓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