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化坚冰 真情促和谐:记海兴县“五老”帮教团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04 09:3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本报记者叶娟娟

  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字———

  24年来,海兴县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人员为零,严重违反狱规的人员为零,70%的服刑人员得到过立功、减刑奖励;24年来,该县人口从16万增加到23万,犯罪率却呈下降态势。

  这背后,有海兴县“五老”帮教团老年志愿者们持之以恒的付出。24年来,他们不辞劳苦,温暖、净化着服刑人员的心,给了他们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

  帮教服刑人员4000余人次,对服刑人员家访700余户次

  “孩子们,我们来看你们来了……”7月25日,海兴“五老”帮教团老年志愿者张玉荣、王宝忠一行又来到沧州监狱“探亲”。

  “伯伯,你们岁数大了,也要注意身体……”看着老人们笑着迎面走来,正在等待的海兴籍服刑人员赶紧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他们的手。

  大家围坐在一起,说家乡的变化,交流家里的情况,场面热烈而温馨。张玉荣几句朴实的话语,更是让服刑人员感动得落泪:“我今年75岁了,平时都是晚辈们来看我,我自己只走两门亲戚———一个是看我80多岁的老舅,一个就是来监狱看你们。小孙子曾问我,爷爷,你为什么每年去监狱看这些‘坏人’?我说,他们不是坏人,是好人办了坏事、糊涂事。”

  “我在监狱服刑14年,老人们年年来探望。就为了这些不是亲人的亲人们,我也得好好改造!”服刑人员小齐告诉老人们,原本被判无期徒刑的他,因为多次立功减刑,明年就能出狱了。

  人之初,性本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海兴县关工委主任、“五老”帮教团团长王淑凤说,1989年,海兴县关工委成立后,一些老年志愿者到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发现,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不容忽视,而且服刑人员的再次犯罪是严重的社会问题。鉴于此,他们很快组成了专门帮教海兴籍服刑人员的帮教团。帮教团主要由县里的“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党员、老模范)组成,还有公检法司、教育、妇联、团县委等机关部门和团体的负责人。如今,帮教团骨干成员18名,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两名,70岁以上的老人有6名,60岁以上的老人有3名。

  带着家乡的温暖,“五老”帮教团成员走进沧州一些监狱,对海兴籍服刑人员进行“零距离”帮教。他们给服刑人员送去慰问品,播放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录像,与他们结成帮教对子,座谈、讲课、作报告,还为他们送去河北梆子等地方戏演出。近几年,到天津务工的海兴县青年增多,一些人因为触犯刑律进了当地的监狱,海兴县“五老”帮教团的足迹也因此延伸到了天津。

  “家乡‘五老’的真情帮教,让许多服刑人员感动得痛哭流涕。”沧州监狱副监狱长郭士民说,每次来监狱帮教前,帮教团成员都会提前打来电话了解服刑人员的情况,尤其是那些刚进监狱和情绪不稳定的人员,询问他们的性格、家庭状况、狱中表现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说服,让服刑人员感到没有被社会抛弃,从而激发了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服刑人员张某,曾经情绪极不稳定,表现也不好。帮教团了解到其母是聋哑人,父亲是继父,他服刑四年家人从没来看过,因而他对家庭心怀怨恨。解铃还需系铃人。老人们专程前往其家中,做其继父和母亲的工作,并带着其母来到监狱。母子俩用手语交流后,抱头痛哭。母亲掏出好不容易积攒的200元钱,塞给儿子,儿子又塞还给母亲。那一刻,张某对家庭的怨恨冰消雪融。

  截至目前,帮教团共帮教海兴籍服刑人员4000余人次,对服刑人员家访700余户次,走访基层干部300多人次。

  为了给服刑人员以温暖、信心,老人们用心良苦、尽心尽力

  这是一份独具匠心的慰问品———

  每年帮教团到监狱,都精心准备一个包,里面有一块肥皂、一条毛巾、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礼轻情意重,老人们对服刑人员说:“孩子们,给你们这些东西,是希望你们拿肥皂洗洗心,拿毛巾把自己擦干净,拿笔和本子记录下自己重新做人的路……”

  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家访视频———

  曾是乡镇中学教师的李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刑。在监狱里,他已经绝望,认为妻子一定对他深恶痛绝,弃他而去。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帮教团带去的家访录像里,妻子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抹着泪对他说:“我又恨你又爱你。恨你做这些事给亲人和社会造成了伤害,爱你曾经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我相信你从哪里摔倒,就能从哪里爬起来!”李某看后哭得像个泪人。此后,他在监狱里表现非常好,获得减刑,提前释放。回家后,他办起了体育器材厂,有了自己的事业。

  这是一封令人唏嘘的家书———

  67岁的戴大爷请帮教团老人们帮忙,给在狱中服刑的儿子捎去了一封信:“儿啊,昨天县‘五老’帮教团的老同志们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代表县政府来咱家看望了我。政府和老同志们没有忘掉我们,让村里给我们解决了低保,还帮助解决你女儿的就业问题。希望你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多立功减刑,早日回归社会……”

  儿子小戴入狱,曾让一向好强的戴大爷感觉在村里抬不起头来,也不愿去看儿子。儿子担心上大学的女儿和年老体弱的父亲,在狱中不能很好地接受改造。帮教团成员为此专程前去探望其家人,帮助老戴解除思想包袱,更为其家庭排忧解难。深受感动的小戴因此积极改造,立功减刑,将于近期获得假释。

  帮教团成员深知,服刑人员最牵挂在意的就是家人,家人是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最大动力和支撑。所以每次去监狱帮教前,他们都请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帮忙,带着录像机去一些服刑人员家中家访,给服刑人员带去亲属的叮嘱。

  一帮到底,促服刑回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

  “是帮教团老人们的关爱,给了我温暖,让我有勇气融入社会,重新做人。”海兴县高湾镇马庄子村服刑回归人员黄某感激地说。

  黄某出狱后兴冲冲地赶回家中,却看到自家房子塌了,妻子走了,儿子跑了,如被浇了一头冷水,灰心丧气。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帮教团的老人们就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来到家中探望他。看着眼前这些熟悉而又亲切的面孔,他感动地哭了,当即向老人们表态:一定好好干,早日把妻子接回来,把儿子找回来,把房子盖起来。两年后,他真的说到做到了。“服刑回归人员最需要关爱和尊重。给予他们的温暖多一些,社会就多一些好人。许多人重新犯罪,都是因为缺乏这些而破罐子破摔。”王淑凤说,帮教团中老干部多,他们利用自己的余热,协调民政、劳动等部门,在就业、低保、医保等方面给予服刑回归人员关照,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社会没有抛弃他们。

  在海兴“五老”帮教团,有一位特殊的成员,那就是服刑回归人员小王。小王多年前曾因盗窃罪被判刑入狱,是帮教团老人们的关爱给了他断恶向善的信心。出狱后,老人们仍然前去看望他,不遗余力地帮助他。如今,小王已建成一个占地2100平方米的养鸡场,年创造效益近20万元。为了回报老人们的关爱,也为了帮扶那些服刑人员,小王主动要求加入帮教团,成为一名志愿者。他曾三次走进监狱,结合自身创业的事例进行帮教,鼓励服刑人员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其实,一个人管理偌大一个鸡场十分辛苦,鸡场也一时一刻离不了人。有一次,小王跟着帮教团去监狱帮教,刚走到半路上,妻子打来电话:鸡舍停电了,而她不会使用发电机。小王没有返回,还是坚持前去监狱帮教,鸡场因此损失了四五千元。有人为他感到遗憾,可他说:“跟帮教团老人们的付出相比,我的这点付出,真的不算啥。”

关键词:海兴,犯罪率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张世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