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邢台>>邢台

于书明40天奔波千里筹资 给山娃建起新学堂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15 09:4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监考时,危房里的学生感动了他

  8月13日17时许,邢台县下起了小雨,于书明和妻子张素云依然在自家的2亩玉米地里忙着锄草。“为了建学校,还欠着1.8万元的饥荒,就没舍得买除草剂。”于书明对记者解释道。筹资32万元、自掏腰包5.4万元,建起一座2层乡村小学教学楼,普通乡村老师于书明用自己的无私付出,为50余名学生圆了新学堂梦。

  圆梦的动力源自5年前的一次监考。当时,邢台县宋家庄乡中心学校老师于书明到该县四里营村小学监考。周围几个山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小学,但破败简陋的教室却让他震惊———房梁已经裂开,全靠两根柱子顶着;课桌课椅“掉了腿儿”,用麻绳和铁丝绑着;墙皮脱落,地面不平……而认真学习的学生又让他感动———中午休息时间,学生们一边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一边聚精会神地复习功课,丝毫没有被环境所影响。“反差太大了,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于书明回忆说。

  于书明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在他心里,学生是最重要的,他曾先后被评为“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佳班主任”。他自问:“这么好学的学生却在危房里上课,我怎么能睡得踏实呢?”于是,他用相机拍下一张张反映学校真实情况的照片,拍下师生期待的目光,并把学校的情况写成报告,为重建学校而奔走呼吁。四里营小学的情况引起了邢台县教育局的重视,但由于缺乏资金,重建并非易事。“只要上面同意了,我自筹资金也要把它盖起来。”于书明暗下决心。

  为筹善款,他40余天千里奔波吃了90多包方便面

  红瓦、白砖、浅黄墙、崭新桌椅……如今的四里营小学,拥有了明亮而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了这些,于书明付出了太多太多。

  2011年1月3日,天刚蒙蒙亮,于书明就背上行李包,开始了为期40余天的筹资苦旅。北京、石家庄、廊坊……于书明四处拜访旧交,希望通过私人关系筹得资金。在屡试无果的情况下,他还跑到合肥,只因得知经常做慈善的商人陈光标在当地有个慈善活动。为了省钱,他的行李包里总装着几袋方便面,40余天就吃了90多包。在小摊上啃一个火烧、喝一碗豆腐脑,对他来说,便算得上改善生活。

  最终,他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邢台媚思佳公司总经理郭月香。当听了于书明的讲述,看了四里营小学的情况后,郭月香为四里营小学捐助了32万元建校款。

  筹到了建校款,2011年7月底,四里营小学新教学楼终于动工了。于书明又担起了监工的担子。他每天在工地上,对所用建材的质量、型号、编号等仔细审核。大热天里,他还帮着建筑工人一起搬石头、砌墙。2012年6月1日,二层的新教学楼竣工了,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新学堂,于书明终于松了口气。四里营小学负责人曹素英感动地说:“为建好学校,于老师什么事儿都是亲自跑。缺石头、缺白灰,他顾不得吃饭前去联系,为新学校费尽了心血。”

  事后,于书明粗算了一笔账,为筹建学校,他共垫资5.4万元。于书明每月工资两千余元,妻子在家种地,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太好。而且,从2008年起,他和妻子还管着两个特困小学生的吃住,日子过得很紧巴。对此,他却乐观地说:“新学堂建起来了,我再紧巴也值得。”

关键词:学校,筹资,于书明,邢台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