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淘金村”见闻:追梦者相信明天更好
图为山东“淘金者”梁金柱。翟羽佳 摄
图为耿秀凤夫妇开的轮胎修理店。翟羽佳 摄 8月的傍晚,河北唐山曹妃甸区林港村,来自河南鹤壁的母亲葛改霞正在家中做饭。外出维修过往汽车的丈夫还没有回来,她不时扭头看两个趴在饭桌上写作业的孩子,脸上写满慈爱。这位30出头的母亲说,大女儿和小儿子刚从老家过来度暑假,一家人得以短暂团聚。 这是一间位于村民院落中的临时出租屋,不到十平方米,却被划分为卧室、厨房、餐厅、储物间等多个区域,令人惊叹女主人居家布置的天赋。矿泉水瓶制作的刷牙缸里,放着两把崭新的儿童牙刷,擦拭一新的旧电扇冲孩子们吹着凉风。在林港村,聚集着很多这样的“淘金之家”。他们听说到曹妃甸可以赚大钱,从全国各地陆续赶来。十年来,他们有的变身千万富翁,有的仍在打拼,还有人怀揣梦想不断赶来。 曹妃甸曾是中国沿海开发最热的区域,从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岛到填海造陆210平方公里,从打下第一桩到造就世界级亿吨大港,仅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而林港村距离曹妃甸“零加”平台(开发建设的起点)仅17公里,被称为“临港第一村”,村旁的青林公路也曾是曹妃甸唯一的通岛公路。在曹妃甸经济的“换挡”时刻,记者决定到林港村一试“水温”。 葛改霞回忆,从2006年开始,她的丈夫和老乡们每人开一辆装满修车工具的厢式货车,在青林公路为运输车辆流动维修,淘到了他们的第一桶金。“那时曹妃甸正在大规模开发,路上到处都是大车,生意非常好。” 现在,她的丈夫小张却一边摆弄手机,一边感叹大型车辆变少、生意已不如从前。妻子却认为,每年有5-6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应该满足,“总比在家打零工收入高,而且大家在等新的建设。” 在青林公路,记者采访了多个类似的修车人。来自附近滦南县的耿秀凤夫妇,已经有了自己的轮胎修理店。来自河北玉田县的郭荣亚干了5年,依旧在流动补胎,据他介绍,像他这样“打游击”的在这条路还有100多人。来自河南安阳的李运亮是其中一个,每晚睡在驾驶室里,却表示收入不错,言语乐观。 除了修车补胎的手艺人,林港村的外来户还有一批“租电机的”。他们是租住户中的老板,主要经营租赁发电机。山东人梁金柱说,他约2006年前后来到岛上,那些年到处是工地,到处修路建厂,发电机根本都不够租,一个门店一年赚十几万“很轻松”。梁金柱帮同乡看店,每月可领3000元薪水,年底还有7000多元的“大红包”。 在村支书张振东看来,头脑精明的外地人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林港村原本是渤海湾一个寂寞的小村庄,村民以水稻种植和鱼虾养殖为生,年人均纯收入不到5000元。2003年,村里来了第一批外地人,一切从此改变。现在,不仅房租成为村民的额外收入,一些村民还入股发电机租赁,使该村形成了曹妃甸区最大的发电机租赁市场,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倍,超过15000元。 林港村至今只有127户429人,但外来人口超过500人。走进村庄,墙上租房信息随处可见,各地口音夹杂其中。村民韩志发说,2007年,他两个院子最多住了70多个外地人,有的村民房租一项收入一年就达6万元。 林港村的“淘金者”何时到达高峰?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形?张振东说,在通港路及大规模吹沙造地的2006年前后,不断有山东、河南、东北等地的人汇聚,并在2008年前后达到顶峰,达近千人。他们主要从事租赁业、运输服务业等相关产业。 梁金柱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再没有收到红包,主要原因是“开工工地减少”,而且几十户经营发电机的老乡把赚的钱投入到了新的发电机组上。 官方提供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曹妃甸走过了3年开发建设准备、3年吹沙造地和大外网建设、4年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聚集阶段,累计完成各类投资3000多亿元。这与村民、外来淘金者所见到的“波动”基本吻合。 曹妃甸区宣传部官员艾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曹妃甸目前基本走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时期,进入产业聚集阶段。反映在公路上,就是大型运输车辆减少,投资考察的小型轿车增多,所以修车补胎人员感觉生意变淡应属正常。此外,由于岛上已基本全部供电,除了工地临时用电外,发电机的作用越来越小,他建议有关人士不再盲目投资。 林港村的“70后”霍志娟目前是曹妃甸首家职业介绍公司的负责人。她中专毕业后曾在唐山小山市场批发服装,得知曹妃甸开发建设后回乡,先是随父亲承包修路,发现当地急需各类人才后又开办了中介所。2007年至今,她为曹妃甸建设输送的各种务工者多达3万人。 霍志娟称,从2012年起,和她有人才合作的企业,约五分之一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工程暂缓等情况。但她认为,这并不影响曹妃甸打造河北第一经济增长极,因为其港口、土地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此外,开发建设如潮起潮落,有缓有急,前几年也有项目出现过停工,但最终还是走了过来。 采访中,曹妃甸多位官员表示,受世界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曹妃甸发展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回暖,打造河北沿海增长极上“皇冠”的愿景终将成为事实。 受访的“淘金者”也坚信曹妃甸会有更好的明天。离开林港村时,记者碰到了新的“淘金者”李永胜。10天前,他和朋友们开了7辆翻斗车从保定到曹妃甸找活儿,“随着投入不断增加,曹妃甸的工程还会多起来。”小伙子说。 |
关键词:曹妃甸,淘金村,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