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乳企应放下“唯我独尊”的姿态
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后,多美滋、雅培等洋品牌销售受挫,欧洲品牌奶粉及国产奶粉销量则大幅增长。占国内乳原料市场七成份额的新西兰乳原料“感冒”,恒天然走下神坛,国内乳企期望通过自建牧场等手段把控奶源、占领市场,却遭遇高成本困局及技术掣肘。(8月22日《重庆商报》) 最近“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不仅打破了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神话,而且迫使恒天然走下神坛。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国内乳业逆袭的机会。国产奶粉销量的增加、众多乳企股票的涨停,也无不在说明中国乳企的春天真的来了。但是中国乳企又在做什么了,他们又汲取了怎样的教训了?在这转瞬即逝的机会面前中国乳企能抓住吗? 受恒天然事件的影响,似乎中国的乳企巨头涨价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仔细思量,果真如此吗?乳品专家王丁棉表示,蒙牛和伊利是国内大型乳企,均有自己的大型牧场和原料奶。因此,即使恒天然事件导致国内原料奶受追捧,这两家企业拥有自产奶源,也不会因为原料奶供应紧俏受到影响。蒙牛内部人士回应,是因为各项成本涨价了,所以商品涨价。在这春光易失的关头,乳企巨头没有去更好的惠及广大消费者,没有去重塑中国乳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没有争去争取消费者信任。而是挖空心思的去涨价。 其实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无不显露着中国乳企的一个思维逻辑,怎么省事怎么来。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乳企就上游压榨奶农的利益,下游提高商品的价格。乳制品蛋白质含量不高,乳企就用廉价有毒的三聚氰胺来代替。国内奶源有问题,乳企就一群疯的进口国外奶源。国外奶源有问题,乳企才想到大规模的建立自己的农场。这种简单思维的背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也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如果这种心态与行为继续,中国乳企将会受到比“三聚氰胺”事件更严重的重创。如消费者的永远唾弃、战线延长后的资金链断裂,内部系统的瘫痪等。 国外很多优秀的企业,他们也视财如命,但是他们并不是为了钱而钱。他们挣钱有一个立命的根本,就是负责人的做好自己的产品。围绕这一目标,他们从内部到外部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为了能让自己的产品有核心竞争力,他们会花巨资引进技术、设备、人才,那怕前期亏损,因为他们坚定有了核心竞争力,利润会成几何倍数的增长。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他们会与上游企业进行合作,来共担风险,因为他们深知他们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他们为了解决成本问题,他们会建立严密的内部机制,让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发挥到最大,因为他们知道内耗才是最大的成本。 因此,中国乳企应该少一点为唯我独尊的姿态,因为你的姿态是国家给的,一旦政策发生改变,你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中国乳企应该少一点“简单”思维,因为这将断送你们的大好未来。中国乳企应该多一份责任,因为这是你们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开端。中国乳企应该关注于产品,因为这是你们的立命之本。 |
关键词:乳企,洋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