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唐山>>唐山

唐山皮影:在希望中艰难传承 变革中的争议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11 10:1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唐山市纪念碑广场是市民晨练的一个聚集地,舞剑、太极拳、健身操、抽陀螺……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几种健身方式。其中也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如一群老年人伸脖子、甩胳膊,动作夸张、俏皮,他们跳的就是曾火遍全国的《皮影舞》。

  2006年的央视春晚,唐山市社区俏夕阳舞蹈队的节目———以唐山皮影为原型的舞蹈《俏夕阳》,拿到了那年春晚的一等奖。从此,这个用时尚元素演绎传统艺术的舞蹈,风靡了唐山,传遍了全国,让很多人开始关注、了解唐山皮影,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不尽的传统

  2012年,75岁的丁振耀去世了。在世时,他是唐山皮影戏的第一传承人,去世前两个月,记者有幸对他进行了专访。丁振耀是乐亭县胡家坨人,18岁进入唐山专署实验影社。丁振耀的唱腔洪亮,底气足,口齿利索,被称为“皮影界的裘盛戎”,古稀之年,仍能上台表演。略显嘶哑的嗓音,高亢、浑厚、震撼,用皮影界的话讲,那一段段唱腔“钻天入地”。那是一种身体在瞬间被穿透的感觉,皮影戏的魅力,在那一刻会被铭记。

  皮影戏作为一种艺术门类,起源很早,历经多年起伏盛衰,已经无人能说清是谁创造了皮影艺术,只剩下一个个传说和故事。

  相传在西汉文帝刘恒时,宫妃抱太子玩耍,用桐叶剪成人形,映在窗上表演。由此,陕西关中有歌谣记录此事:“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礼乐传入百姓家。”另据《事物纪原》记载,当年汉武帝夫人过世,一个所谓能人说能让武帝见亡夫人之魂魄,于是,武帝坐于帐中,向外看出去,帐帘上仿若有夫人的身影……

  或许,这是古时讨好君王的一种小把戏,但其利用光投影原理的做法,无意中成就了皮影戏这门艺术。

  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一个重要分支,唐山皮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戏剧史学家周贻白先生在《中国戏剧史长编》中表述过,唐山皮影因有极高的知名度,几乎成为一般影戏的代称。

  关于唐山皮影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唐山皮影研究的权威专家韩溪对此问题研究多年,得出的最新结论是:关于唐山皮影最早的、有据可查的记载是1579年的《薄命图》,那是在明朝万历年间。

  传统皮影表演班子,一般为七至九人不等,俗有“七紧八松九宽敞”之称,即七个人表演人手紧张,八九个人就松快了。这些人涉及行当包括拿影、贴影(皮影操作者)、打哄子(鼓师,兼打大锣、铙钹)、拉弦、配唱,唱腔共分五个角色,跟京剧角色相近。在皮影表演中,除弦师外,其他人都要兼着演唱。

  传统皮影是在一个宽2米、高1米的影窗上表演,影窗后由七捻油灯照明,将7寸高的皮影人物贴在影窗的白布上,用亦实亦虚、翻转跳跃的影子和高亢婉转的唱腔刻画剧情和人物。“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这是皮影行当400多年来不变的切口。这句话平淡中表达了皮影艺术所蕴含的精髓,把其中所包含的说唱艺术、操作技艺、雕刻艺术朴实地展现,因此,皮影也是一个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400多年来,唐山皮影艺术传承未断,2011年底,唐山皮影戏众望所归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唐山皮影,变革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