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邯郸>>邯郸

7学生干部参加“领袖峰会”寻找差距找不同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07 10:5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 -“哈佛峰会”让李一潇(中)和同伴们感到新鲜,观念的冲撞又让他们受益匪浅
    • -中美学生通过交流成为朋友,轻松愉快的背后,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

 

  “领袖应该是一种气场”

  和美国学生短短几天的接触,就让中国孩子对于“学生领袖”有了更深的认识。

  “个人的学识、个人的魅力应该是领袖的基本要求。”这是李一潇对于“领袖”的定义,在她看来,个人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领袖气质,而不在于他的职务。“领袖更注重带领大家向一个方向走,那时每个人都很团结,他相信你会做好。并尊重每个人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尊重你的选择。”李一潇说。

  谈起国内的学生干部,她认为缺少的正是这种领袖气质,“(领袖)应该是一种气场。”李一潇说,对照国内班干部制度,“班长和其他学生干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老师在学习好的同学中挑选并任命,即使选举,也是在规定的几个候选人间投票,这种情况下,当班干部的总会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对此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同去参加峰会的高二女生李洋,身为年级学生会主席的她,认为领袖应该“有独到的见解,果断并立场鲜明,而不是凌驾于他人”。

  哈佛领袖是什么样子

  在“哈峰”开幕式上,像“哈利·波特”里的分院一样,哈佛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他们分至12个不同的学院。之后他们像哈佛学生一样自由选取课程。

  在知识积累上,国内的“95后”学生显然不输于“90后”的哈佛学生,这是中国学生最大的优势。“他们(美国学生)不会给出标准的答案,只会给出一个问题,稍作引导后让大家自由讨论。”高二学生李洋说。

  在讨论“科技与隐私”课题时,曝光美国窃听事件的斯诺登也在讨论之列。“在支持斯诺登还是支持美国政府”的辩论中,李一潇和李洋都是赞同美国政府的做法,认为曝光丑闻只会带来更多的政治动荡和信任危机。

  “我提到中国的岳飞,一方面他是民族英雄,另一方面他的抗金是在阻碍民族统一,老师赞同我的观点。”李一潇说。但是支持斯诺登的同学的发言,同样得到了哈佛老师的赞同。

  “他们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他们会一直跟着你的思路问‘why?why(为什么)’,直到你面红耳赤为止。”高二学生吴梓栋说,“或许一个哈佛领袖应该是一个好的思考者和提问者吧。”

  除了日常课程模拟,在学院竞赛中,往往是产生领袖的契机,也是哈佛领袖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需要制作自己学院的宣传海报,设置各自队伍的口号,没人是老师选取指定的,那个出主意最多,并被大家采纳最多的人,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成为领袖。”学生们说。

  7名学生都认为,一个哈佛领袖的产生更多是在合作和对抗中自然生长。“他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在团队中懂得创新和敢于担当,并影响周围的人。”哈峰组委会主席Annie Ye这样定义哈佛领袖。

  国内“班干部制度”越来越“官僚”?

  除了广播台副台长李一潇、学生会主席李洋、高三的石佳豪是前任班长和现任的篮球社社长,尽管邯郸一中参与峰会的7名同学各个“身居要职”,但他们都认为自己和哈佛大学要求的“领袖气质”相差很远。

  这并非东方式的自谦。“哈峰”中方助教Helen告诉本报记者,在哈佛乃至整个美国高校,“班里没有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的职务,相似职务为民主选举的‘学生代表’。”Helen说,与中国“班干部”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是替学生说话的,是在汇总学生意见和校方交涉的“发言人”,而不是协助老师管理学生的人。

  而相较国内的“班干部制度”,仍是沿袭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班集体建设教育思想,围绕班主任的班委会制度沿用至今。其中一般班干部都被赋予惩戒权、任务分配权和决策权,这也成为班干部“官僚化”的诱因。

  此前,中国“五道杠”学生黄艺博因官味儿十足而引发网友围观。“童话大王”郑渊洁更是用激烈的言辞抨击小学班干部制度,他认为小学班干部总是在为权力服务。

  “哈峰”助教Helen为此也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往期峰会中,学生们会进行分组做“学院竞赛”,国内学生在分组后成为Leader(领导者)的愿望很强烈,“很多时候会出现争吵和拉帮结派的现象,或以不合作抵抗”。遇到这种情况,哈佛老师常常也很无奈。

  中美老师眼中的“班干部”

  并非只有这7名学生在“哈峰”中认识到国内班干部与西式学生领袖的不同,国内的老师们也早已认识到这点,邯郸一中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他部分赞同7个学生的观点,但他认为在目前的“高考指挥棒”下,“选取班长及其他班干部的首要条件还是他的学习成绩优秀,起到带动全班成绩提高的作用。”

  对于国内班干部制度,记者随后也采访了部分国内教师,他们赞同“目前班干部制度存在官僚化”,但是“国内一个班级平均下来五六十人,实现不了国外流行的小班教学。如果没有班干部帮忙协助,将更难管理。”石家庄一中一位从事教育工作十年之久的老师如此说道。

  这或许就是中西式教育的差异所在——在外国老师眼中,他们几乎不能理解国内的“班干部制度”,“一个小孩没有权利要求另一个小孩做什么”,但同时他们坦言,很喜欢中国孩子“带有使命感的集体主义精神”。

  Annie Ye说,正像道德伦理课上选择“火车是撞到自己的一位亲人,还是撞到5位陌生人”的问题,“很多中国孩子选择了自己让火车脱轨,牺牲自己,这很让我感动,也为他们的选择自豪。至少我在美国孩子中,很少会听到这种答案。” -文/记者黄亮-供图/被采访者提供

关键词:领袖峰会,学生干部,哈佛大学,邯郸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