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沧州南水北调挖出千年古村遗址 包含4朝代土层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11 17:3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现场最大的一口水井,口径有两米左右,是土壁的、没有砌砖,几位北白寺村的村民正在协助考古人员清理掩土。旁边放着黑色、褐色、青色等颜色各异、薄厚不一的瓷器碎片,考古人员来到这里后,先在井内进行了挖掘,发现了很多陶片和少量瓷片。据分析,陶片多是罐、盆、瓮的残片,这些器物主要用于取水。碎陶罐上都有两个“耳朵”用于系绳,可以提起、放下用来打水。这些碎片,为后人解读历史提供了方便。

  灰坑几十个,这里是个风水宝地

  虽然古村落遗址的珍品文物难觅,但让考古人员惊叹的是,不足2000平方米的范围竟然发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灰坑70多个。同古井、古墓一样,灰坑也是考古发掘中寻找器物、探明地层的重要场地。

  在几个正方形的考古探方内,省文物研究所的文物专家雷建红指着发掘好的几个宋代时期椭圆形的坑告诉记者,这样的坑按照专业说法是“灰坑”,是古人堆放垃圾的地方,除了丢弃烧火做饭用过的柴草灰,也有其他的废弃物品,比如:在宅子里摔碎了的瓷碗,由于无法修补,居民就将它们扔进灰坑内。考古专家说,当时的人类也非常注意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不会随意丢垃圾,而是将垃圾倾倒在固定的一个地方,或掩埋、或焚烧。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垃圾在土壤里被腐蚀了,可是破碎的瓷碗却被留存,被现代的考古人员发现。

  肃宁县文保所所长梁纪想说,找到这些坑,考古人员可不是碰运气的,他们根据长期考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按照实际情况,分析遗址中土色、土质的差别,从而找到不同文化层中不同的灰坑。

  灰坑多说明生活在这里的人就多,也佐证这里是个风水宝地。考古人员说,在唐宋,这个地方应该是偏安一隅、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茂粮丰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更多秘密还在地下埋藏

  千年前这里虽然人丁兴旺、生活气息浓郁,但毕竟科学技术不发达,特别是医疗条件原始落后,面对诸多疾病,人们只能听天由命。考古人员在古村落遗址还发掘出土了墓葬,发现了两个两岁至三岁孩子的完整遗骨。这个年龄正处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怎么会犹如早凋的花朵匆匆夭亡?

  埋葬这两个孩子的距离只有十几米远,短小稚嫩的躯体只有六七十厘米,他们安卧在砖棺(用青砖砌成的棺材)里,看上去颇为凄凉。

  古村落遗址发现的大量水井、灰坑所呈现的历史信息还较匮乏,它们只是表明,有众多的先民长期在这里生活居住过。因此,不少人在追问:古村落遗址里还埋藏了什么?最起码,有人就有房子,那他们的房子在哪里呢?

  考古人员基本找到了房屋的遗迹,房屋的遗迹就在垃圾坑所处探方北面的田野内。不过这房屋遗迹究竟是哪个朝代的,尚不能确定,因为它叠于多个文化层下面。

  村民尹福星告诉记者:“过去那个地方比旁边的地方高很多,挖了一米多的土后才成了现在的平地。”考古人员把在那里寻找到的碎瓦片、土层和碎陶片都带走研究去了,也许秘密就埋藏在其中。

  “水井和灰坑是这个古村落遗址的一个边缘,其核心地带应该距离它百米之外,按照重保护轻发掘的原则,核心地带处于南水北调保沧干渠工程之外,可先不予发掘。”省文物研究所的文物专家雷建红对记者说。在文物专家眼里,让较完整的古村落遗址深埋地下,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也是对历史负责。  

关键词:千年,古村,南水北调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沧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黎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