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社会法制

公路村村通 为啥惹质疑 一篇报道引发的“追访”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15 09:4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村村通”)不是指村子与村子之间通油(水泥)路,而是指历史上从未通过油(水泥)路的行政村有一条油(水泥)路从县道、省道、国道等公路连接到村委会、小学或村里的主要街道。

  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是我省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陆续让4万多个原本不通油(水泥)路的行政村通了路,农民出行条件得到改善。但是日前,来自省交通运输厅的信息《我省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在本报刊登后(见河北日报11月12日一版),引发读者关注。

  “我们村怎么没通上油路啊!”“我们村油路修了快20年了,已经破得没法走了。”“我们村和隔壁村没通上油路,非常不方便。”……11月12日下午到14日,多位读者致电,提出疑问、反映诉求。为掌握具体情况,记者立即驱车奔赴反映问题较为集中的几个村庄采访,村村通油(水泥)路的主管部门——省交通运输厅也就百姓关注问题作出了回应。

  解疑释惑:油(水泥)路“村村通”工程并非“村与村之间都要通”

  “我们村和隔壁的东洋村、东邢家庄村之间就没有通上油路、水泥路,你们怎么能说全省都实现‘村村通’了呢?”11月13日上午,正定县南牛乡树路村读者闫永庆致电本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对此,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村村通’不是指村子与村子之间通油(水泥)路,而是纳入该工程的行政村有一条油(水泥)路连接到村委会、小学或村里的主要街道。连接村与村的路叫连村道路。”

  “我们村倒是有条出村的水泥路,但是已经修了快20年了,早就毁得差不多了,‘村村通’咋就不给我们也修修呢?”深州市辰时镇北小营村村民李秀兰向记者反映。无独有偶,邯郸磁县都党乡三合村的张距明也告诉记者,该村到乡里唯一的水泥路也至少有15年历史了,目前损毁严重、坑坑洼洼,现在都是拿土垫垫勉强凑合着走,也没人给修。

  13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北小营村,看到了李秀兰口中全村目前最好走的出村道路。透过垫在路面上的泥土和沥青渣,在稍好点的路段,还可以看到柏油路的“底子”,但“三步一小洼、五步一大坑”的颠簸频率,已经很难让人将它和柏油路联系在一起。

  记者查阅《河北省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管理办法》,找到了两位村民问题的答案:“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是指历史上从未通过油(水泥)路、纳入村村通油(水泥)路计划的建设项目。”也就是说,像这两个村子一样,在2004年之前有过油(水泥)路的村子不在此次“村村通”计划之列。

  个案探访:漫砖路铺到村口,也算“村村通”?

  根据读者提供的路线,11月13日14时许,记者乘车来到武邑县乔小寨村。

  在临近村口路东的一片菜地里,记者遇到了正在收割大白菜的村民乔元勋,得知记者要打听出村道路的事,她打开了话匣子。“俺们村,一下雨,都是泥,出不来、进不去。村里到现在只有一条一里多地的漫砖路通到大赵村,借道才能绕到公路上。”乔元勋说。

  按照乔元勋的指点,记者沿着土路来到村东头。从这里向东望去,一条漫砖路通向另一个村庄。“这条漫砖道还是四五年前乡里和村里集资修的,也是俺村最好的一条出村道。”碰巧路过的村民乔灵芝对记者说。

  记者沿着这条漫砖路一路走去,只见一层层泥巴糊住砖面,不仔细看,很难看出地上还砌着砖。“俺们这儿,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赶集看到身上溅到泥巴的就是乔小寨的。”乔灵芝说。

  采访过程中,我们在该村党支部书记乔福林的描述中得出了乔小寨村通往距离最近水泥、柏油路的平面图——以乔小寨村为中心:向东,只有一条漫砖路通向大赵村的乡村公路,距离村口约七八百米;向南,学校门前的土路通向西赵小寨的乡村公路,距离约1.5千米;向西,土路通向武强县刘小寨村的乡村公路,距离约1千米;向北,土路通向武强县前台南村的乡村公路,距离约5千米。

  “漫砖道通行条件差,走上去疙疙瘩瘩,雨天还是一身泥,这也能算‘村村通’?”采访时,很多村民发出这样的疑问。村民们表示,现在农村条件好了,他们也渴望更好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因此更希望出村路能修成水泥路、柏油路。

  有条漫砖路算不算“村村通”?为此,记者查阅了《河北省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村村通油路工程路面结构主要采用沥青混凝土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

  “由于资金有限,‘村村通’需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成本。”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副局长白军华说,目前在沧州、衡水等地的个别地方,由于铺设油路的砂石料等运输路程远、成本高,就地取材建成漫砖路,既满足了“村村通”基本条件,也减轻县乡财政配套资金负担。

  回应关切:每年6.5亿元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养护

  俗话说,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由于一些地方重建轻养,对于农村公路养护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已经修过的公路有破损的现象,缩短公路使用寿命。

  据白军华介绍,现在我省每年主要有三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一是由县级财政列支的日常养护资金,县、乡、村三级道路每公里补贴资金分别为3000元、2000元、1000元,全省一年大约2亿元;第二是由省级交通专项资金直接划拨给县里的小修工程资金,县、乡、村三级道路每公里分别支持8400元、3500元、1000元,全省共计3.5亿元,用于小规模修补工程;第三是省级专门支持农村公路养护的1亿元以奖代补资金。农村公路规模大,以上资金是基本保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需求量大,如果资金跟不上,公路养护也就得不到保障。

  采访中有不少村民对连村道路的建设也非常渴望,对此,白军华介绍,我省已启动相关规划,从去年开始,我省按照每年每公里补贴10—12万元的标准加强连村道路建设,预计到2015年,平原地区行政村连村道路覆盖面将达到90%。

  “群众对农村道路现状有批评、有质疑、有期盼,说明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与广大群众的诉求还有差距。”白军华说,省交通运输厅为解决群众最关注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农村公路惠及广大群众,开展了农村公路“百千万大调研”活动,摸清了底数。农村公路建管养的责任主体是县乡政府和村委会,针对广大农民关注的农村公路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资,明年以解决农村公路断头路、危桥为重点,同时支持县乡政府和村委会发挥农村公路建管养的主体责任,加强养护,科学管理,全面改善农民群众交通出行条件。

  记者感言

  一篇《我省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报道,一个“100%”数字,一经见报,便有几十位读者致电本报提出疑问、反映诉求。他们当中,有在省会工作、老家在农村的公务员,有农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更多的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们为他们的热心而感动。尽管部分读者反映的问题是因误读“村村通”概念产生的误会,但广大农民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关注和对改善交通出行条件的渴望却是真情流露。

  不可否认,自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实施以来,我省没通过油(水泥)路的行政村村民都从中受益,出行条件大为改善。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有望突破15万公里。不容忽视的是,我省现有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总体偏低、路况较差,养护和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机制有待健全。从全省路网发展看,农村公路仍是薄弱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农民对路的期盼,正由“修路致富”向“修路提升生活品质”转变,因而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维护,也应该向着这种期盼和要求努力。只有书面数据和现实感受一致了,才能消除对“100%”数字的质疑。(记者庞超   王成果)

 

  

关键词:村村通,公路,河北,追访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