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一民间团体建起“爱心传递家园”
一处“爱心传递家园”悄然出现在沧州市区紧邻沧州西客站的马路边上。虽然是略显陈旧的平房,但屋子外面崭新的牌匾和墙上贴着的关于这个“爱心传递家园”的情况介绍,还是给冬天的人们带来一份温暖。据悉,这是沧州民间爱心团队———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在众多爱心单位和热心人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一个爱心平台。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这样的“平台”都令人惊叹,更充满期待。 现场感受:付出爱,收获爱 11月17日下午,记者在沧州博爱人生爱心传递家园看到,这是临街的几间平房,进屋以后是一个足有平常两三间屋子那么大的一个“大厅”,门口右边是米、面、油,左边是儿童书籍和大批衣服。正对着门口的是一间小小的消毒室,里面是志愿者们“置办”的紫外线灯和臭氧机。从这个“大厅”往东走,是连在一起的两间库房,里面堆满了衣服和爱心人士捐献的旧冰箱等物。据介绍,仅在“大厅”里就有1400多件衣物,两间库房里的衣服更多。 虽然只是“试运行”,但这个中转站里还是陆续来了不少人。一位保洁员拿着4件衣服走了进来,原来她知道这里开设了这样一个平台,特意从家里拿来不穿的衣服捐出去。老家在沧县的郝大爷在中转站里挑选了一条厚厚的棉裤。他说,自己的腿不太好,一到冬天就老疼,正缺条这样厚实的棉裤呢! 共努力造就“爱心中转站” 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负责人“工装”告诉记者,这个“爱心传递家园”的设想已经在他脑子里存在好几年了。但一直苦于缺少场地。毕竟在市区找一处“不要钱”的房子不太现实。之所以一直没放弃,就是觉得设立一个这样的“中转站”意义重大,除了可以节约资源、倡导分享,更重要的是可以搭建起一个汇集爱心、发散爱心的平台。 今年夏天,“工装”因为业务关系结识的河北金达塑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辉知道了此事。这家公司很快就决定拿出老厂区的这几间房来给志愿者们作“爱心基地”。 房子有了,志愿者们开始倾情付出。从那时起,大批志愿者分工合作,从收拾房间到维修门窗再到准备相应的物资,大家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好这个“中转站”的作用,志愿者们还特意研究、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为的是让这项事业更正规、更长久。“爱心传递家园”在每周六和周日对外开放。“工装”说,根据他们团队的计划,近期这个“爱心中转站”将正式启用。目前这个“中转站”里的米、面、油属于“定向使用”,只能用于爱心社常年走访的老人;“中转站”收到的适合年轻人穿的包装尚完好的新衣服,计划留给爱心社每年都走访并长期资助的贫困学生们。“工装”说,他期盼着这个“中转站”能够成为凝聚社会爱心力量的一个平台,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公益、投身公益,从身边小事、自己可以做的事开始做起,为社会和他人送去一份温暖。(记者李家伟文/图) |
关键词:爱心传递,民间团体,沧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