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意外险是借市场之力发“福利”
今后,北京市300万老年人口不论户籍,在乘坐公共交通或逛公园等公共场所、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时,如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伤害,均可获得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最高可获20万元。27日,北京市民政局宣布,北京约7万低保、“三无”、失独等老人,其保费将由政府埋单,其他老年人可自主投保,保费一年仅15元。(28日《京华时报》) 最近发生的四川3名儿童扶老人被诬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于老人“扶不起”的思考。不过,“老人讹人”现象的发生,不仅缘于道德层面,还与保障制度不到位有关。北京为老人购意外险的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直言这是一记防止讹人的妙招。当然,此险种的推出,解除了老人的后顾之忧,无疑在理论上可减少讹人事件的发生,但其社会意义,绝不仅仅在挽回社会公德的层面。 据悉,“老年人意外伤害险虽由政府主推,但其操作、执行等均由商业保险公司负责”,所以该险种实则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又一经典案例。当职能部门开始习惯借力市场,来实现对特定人群的福利覆盖,在价格和效率层面展现更多优越性,也就变得可期。 “意外伤害险”所提供的,其实是一种补充性保障。在由退休金、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养老保险等构成的兜底体系之外,“意外险”等商业险种给了民众“再加一道锁”的可能。但在过去,商业保险一直是由当事人自愿付费,如北京这般“政府出资为老人买意外险”的做法,实则并不多见。此一举动的明智之处在于,职能部门以较低的成本、较简单的运作手法,迅速实现了一次性改善目标群体福利水准的目的。 或许,此事的最大参照意义,是启发了公共职能机构可以用何种方式输送善意。曾几何时,当民政部门谈及关怀困难群体,必是走访慰问、送米送油的刻板路数——整个过程费时费工不说,最终效果也常难尽如人意。然而,倘若职能者刷新思路,更多借用市场之力,程式化、套路化的“扶弱济贫”事业,想必就是另一局面了吧。 北京为老人购买意外险的事例表明,公职部门采用市场化手段投放福利,具有理所当然的合理性。一方面,政府机构具备天然的议价优势。统一采购公共服务,因项目体量大故可压低价格。此外,招标环节的设计,也能大大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商业公司拥有标准化的办事流程、成熟的渠道架构、周全的服务意识,必能给民众塑造全然不同的体验。 政府部门向市场企业团购服务,规模化效应最终转化为显性的利益,如此北京老年人意外伤害险方才“费用低、范围广、理赔标准高”。可以确信,一旦我们更多地认可市场价值,更多融入市场的逻辑与体系,“投放民生福利”的过程,便还可挖掘出极为可观的降耗增效空间。 -蒋璟璟
|
关键词:老人意外险,政府埋单,自主投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