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离岗”就能实现干部阶梯化吗
下午开会宣布离岗决定、签字,回到单位就被“欢送”并交出办公室钥匙。河北省黄骅市规定,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退养,并提高三级工资。一天之内,该市就有62名科级干部被“赶回家了”。(12月2日《新京报》) 这种“提前离岗”,与“吃空饷”并没有本质区别。特别是与近段时间热议的延迟退休话题相比,一方面大量的公务员保留待遇提前离岗“吃空饷”,一方面要推行延迟退休,如此对立的现象,就这么吊诡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按照黄骅市委书记潘海瀛的说法,“要实现干部的阶梯化,要出25岁的副科级干部,30岁以下的乡长,35岁以下的书记。”其言下之意,当地干部的年龄结构老化,干部阶梯不合理。虽然这并没有得到当地提供的数据支撑,但就我们看到的而言,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但问题是,干部年轻化、阶梯化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 现在让这一批干部“提前离岗”,但提拔上来的年轻干部今后也会面临老龄化的问题。而像“提前离岗”这样的做法,恐怕并非实现干部年轻化、阶梯化的良方,特别是随着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健全,权力的进一步规范约束,这样的做法很难为继。 实现官员梯次合理,最需要做的是两点,其一是干部能上又能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判断一个干部能不能干,主要应该是能力和业绩,而不是年龄。其二是解决干部空降现象。现在基层官员天花板现象十分严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量的干部空降。干部空降可以,但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度,不能以此影响甚至冲击基层干部的晋升空间。 当地自上而下地挥起权力剪刀容易,但面对公众的质疑,面对不合理的纳税人支出,应当有个合理的解释。更进一步来说,要实现干部队伍的优化,需拿出可持续的长久之策,才是出路。- 毛建国 |
关键词:提前离岗,干部,阶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