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64岁老人自愿捐献遗体引来一串困惑
“角膜移植给失明者,让他们重见光明,就等于我还能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器官移植后救活了生命垂危的病人,就等于我又一次获得了新生。这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是64岁的老人吴连瑞发给记者短信中的一段话。吴连瑞是我市邮政局退休职工,每当想起父亲在临终前被病魔折磨的情景,就会想到“尊严死”。不久前,他说服老伴,两位老人到市红十字会申请去世后捐献遗体,在填写完《申请登记表》后,吴连瑞却发现,捐献遗体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他发出呼吁,希望健全和完善遗体捐献机制,造福于社会。 吴连瑞老人希望捐献遗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赵晓刚 摄 由“尊严死”想到捐献遗体 2013年,对于吴连瑞来说是最难熬的一年。尽管举全家之力,在医院施救了两个多月,但仍然没有挽留住父亲的生命。在悲痛之余,每当吴连瑞想起父亲躺在病床上,被插上输液管、排尿管,鼻饲管……备受煎熬地等待着生命的终结,吴连瑞就会陷入痛苦的思考…… 当年11月,吴连瑞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尊严死”的报道。文中“让临终者最大限度地保持尊严与舒适”的一句话,一下子触动了他的心。吴连瑞征得家人同意后,立下遗嘱,明确表示如果自己有朝一日在救治无望的情况下,请家人和医生一定要放弃治疗,免受肉体上的折磨,让他有“尊严”地离去。另外,希望去世后第一时间捐献出眼角膜、肝脏和一切有用的器官,不刻碑造坟,不与活人争土地。 为了实现去世后捐献遗体愿望,吴连瑞找到市红十字会,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填写了《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在选择捐献器官一栏中,他在所有可供选项的下面都画了“√”。 然而,当吴连瑞进一步咨询捐献遗体的程序时,得到的回答却让他有些失望。如果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去世后,因红十字会没有与医院联网,医院根本无法查询到死者的意愿。另外,填写的《登记表》只适用于本市范围,如果志愿者在外地去世,当地医院同样无法获知死者的遗愿。那么,志愿者的愿望很可能落空。“本想用爱心回馈社会,却因为捐献信息不能共享,让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处于尴尬境地。 ”吴连瑞说。 |
关键词:张家口,捐献,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