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坝上150万亩防护林枯死 林业局:系自然衰亡
干旱、衰老是树林死亡主因 针对三北防护林存在大面积干枯死亡的情况,记者和张北县林业局取得联系。 据张北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张北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农作物一年一收。高寒、干旱、多风、无霜期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张北主要气候特征,目前,全县林地面积为159万亩,其中杨树总面积为65.8万亩,大部分树龄在40年以上,已经有部分林区出现枯死半枯死现象。 张北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告诉记者,这些杨树林就是传统上所说的三北防护林,只是现在不这么叫了,也可以叫京津源风沙治理工程,这些杨树林大部分是在上世纪70年代建起的人工林,当时坝上几乎没有树林,在国家的号召下,坝上各县开始造林,每个县都派人到坝下的怀来、涿鹿、万全等县去拉杨树枝,回来后栽种,那时候也就种的起这样的杨树,种别的树种还得买树苗,根本种不起,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使张北有了几十万亩杨树林。 采访中,张北林业局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材料,记者看到,在这份材料里,张北林业局给出了杨树大面积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树木进入成熟期,生命力逐步衰退,生理功能逐步丧失。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规定,我国北部杨树树龄30年以上进入成熟期,而张北县的杨树大部分是在上世纪70年代栽植的,已经到了生理成阶段,衰老死亡属于自然现象。此外,坝上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张家口市水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坝上地区从2000年到2010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至3米,同时,近十年来坝上地区年均降水量也只有350毫米左右,缺水的因素也大大加快了防护林的衰死速度,成为杨树大面积死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在张北县王簸箕沟村采访时看到,这里的杨树林虽然长得较为高大,但仍然出现了干枯死亡现象,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搬到这里居住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大概从五年前开始,明显感觉缺水,家里的水井是越打越深,还常常断水,地里的大田庄稼由于天旱下雨少,更是连年减产,甚至还出现过绝收现象,这些杨树慢慢的也开始干枯,主要就是缺水的原因。 同样,在该村村委会大院内,负责人指着大院里的几棵杨树说,这些树只长了20年,按说正是长的最好的时候,但你看看,已经死了一半,剩下的几棵树头也开始干枯了,估计明年就会全死了,这些树绝对不是因为进入成熟期衰老死的,就是缺水旱死的。在这位负责人的指引下,记者看到这些只有20年树龄正值壮年的大杨树有数棵已经干枯,剩余的数棵也干了半个树头,预示着明年死亡就会到来。 针对这种情况,随行的张北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干旱缺水确实是个很主要的原因,但由于张北林区面积太大,本身又缺水,每个村只有一个护林员,往往要看护上千亩树林,及时知道树木干旱要枯死,也不可能都给浇上水,这是现实存在的难题。 杂草丛里小小的榛子松孕育着坝上生态的未来和希望 这片退耕还林地的杂交林长势茂盛有榆树沙棘柠条等多种树种 |
关键词:防护林,枯死,坝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