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给书记写信赞石家庄社会风气好
一个外地人 对石家庄的印象 信件中提到的“亲戚”,是付同钧的哥哥。昨天晚上,记者拨通了远在沈阳的付同祥的电话。80岁的付同祥十几岁时就到沈阳工作了。1965年结婚以前,他几乎每年都回石家庄,但后来回来得少了。最近两次,一次是1990年弟弟付同钧生病,一次是去年。“相隔23年,石家庄的变化太大,我已经认不出了!”电话那头,付同祥不住地感慨。 去年回石,付同祥在弟弟家住了7天。火车是晚上到的石家庄,第二天早上刚一出门,他就遇到了一连串的“没想到”。 弟弟家在大经街,那里有一个早市。按规定早市8点收摊,但还有三四分钟才到8点时,摊主们就已把东西收拾好,准备走了。“怎么大家都这么自觉?”弟弟觉得司空见惯的事,付同祥却觉得惊讶。第二个“没想到”是,石家庄的街道非常干净,路牙石也很整齐。 付同祥和弟弟从大经街坐上公交车,去看望住在河北师大宿舍的姐姐。一上车,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让座,这再次让付同祥觉得不可思议。“不是一两个人,是好几个人,而且是带着笑容让座!”付同祥有些激动地说,“我就近坐到了一个年轻女同志让出的座位上,我发现那个女同志看上去很高兴,好像自己把座位让给了有需要的人她很自豪。”此后,付同祥每次坐公交车,都注意观察。他说,自己在石家庄7天,坐了14次公交车,有13次都有人让座。而且,很多人都和第一次让座的女士一样,似乎觉得让座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因为阔别家乡多年,付同祥回石家庄的这7天里,每天都要出去转转,看看家乡的变化。在大街上向陌生人问路,几乎都会得到热情、周到的回答。“石家庄人说话很客气,对陌生人也很热情。”这让付同祥感受到了家乡人的厚道,也领略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 虽然这么多年来跟石家庄的亲人一直保持联系,但付同祥印象中的石家庄,还停留在20多年前的样子。 每次回家,付同祥都住在弟弟家。1990年回来时,弟弟一家四口和母亲住在一起。那是32中的宿舍,只有两个房间,外加一个狭窄的过道。当时,弟弟一家四口住一间,付同祥的妈妈住一间,那间屋子放上一张单人床后,就没什么地方了。付同祥只好在过道里临时搭一张床。而去年回来时,弟弟和弟媳两个人,却住着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三室一厅。 “弟弟的孩子们都成了家,有自己的房子,他们老两口每人住一间屋,还余下一间客房。”付同祥又忍不住感慨,这跟20多年前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城市的变化就更大了。付同祥说,20多年前,石家庄就像一个小镇子,卖东西的摊位直接摆在路边,还有临街的“门市部”。而如今,有大大小小的超市可以选择,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石家庄已经有了大都市的风范。“尤其是街边的公益广告非常多,不管是施工工地的围挡,还是路边的广告牌,到处都是公益广告,让人觉得这座城市充满正气,很温暖。” 2013年67人获评“文明公民标兵” 刚刚过去的2013年,石家庄市广泛开展了“善行河北·首善省会”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先进人物。为大力弘扬美德、彰显善行义举、引领社会风尚,今年1月,省会文明委授予王晓军等67名同志“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荣誉称号。 此次评选的“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有助人为乐的王晓军、封素英、何书彩、李俊德等19人,有见义勇为的韩计祥、甄喜明、杜建军、姚瑶等8人,有诚实守信的仇占君、李宗力、刘振增、齐建明4人,有敬业奉献的张会贤、何彦丽、焦妹芬等22人,有孝老爱亲的张志相、李记学、朱国兴等14人。(记者苗静谢鑫名)
|
关键词:教师,市委书记,孙瑞彬,写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