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理发师潘淑芬义务为困难群众理发28载
潘淑芬上门为孙老伯理发、刮脸。 日前,在南皮信合家园小区,60多岁的孙老伯坐在自家窗边,等待着一位客人的到来。终于门铃响了,潘淑芬笑着走进了家门。孙老伯和老伴高兴地坐好,等待理发。几乎每月一次,潘淑芬就要上门为老人服务,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年到孙老伯家为老两口义务理发了。 16岁,接过父亲的爱心剪刀 潘淑芬出生在南皮县潞灌村,父亲潘兴彦是一位老理发师,年轻时就在本村开了一间理发馆,一直到他59岁去世,终生都在从事理发行业。父亲朴实厚道的为人,热情的服务态度,娴熟的理发技术,深得人们的喜爱,四邻八村的都愿意去他那理发。谁家的小孩儿剃胎头、谁家老人行动不便,喊一声他便上门去服务。村上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困难的来理发,他常常不收钱。 幼小的潘淑芬很不理解:“爸爸,人家给你钱你怎么还不要啊?又不是白要他们的钱。”“孩子,咱会这个手艺,遇到有难处的,能帮点就帮点吧。让每个人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有个新面貌,有个精气神儿,就会觉得生活得有劲头,我这心里比他们还高兴呢。”这个淳朴的理发师,用朴实的话语和自己的行动在女儿心里种下了善与爱的种子。 16岁,潘淑芬决心跟着父亲学理发,站姿、刀功、腕功,天天练习,样样精通。理发是辛苦活儿,经常一站就一整天,忙的时候要到半夜才能收工。传统的理发还包括刮脸、掏耳朵,尤其刮脸,要先用热毛巾捂脸,然后用软刷子蘸上肥皂水涂抹在顾客的胡须处,眨眼之间,手中的剃刀在顾客的脸上游走几下,胡茬便纷纷落下,接着剃刀在顾客耳后、鬓角、额头、眉下等处转了几转,整张脸庞的汗毛不见了,皮肤却丝毫没受损伤。传统的刮脸是一种享受,却也最考验理发师的技术,现在的理发师大多不会这项技术,也不愿意接这样受累不赚钱的活了,但潘淑芬的父亲却要求她学会这项手艺,坚持为顾客服务。 潘淑芬18岁的时候独自撑起了店面。她学到了父亲的全套理发技艺,更记住了父亲的叮咛:钱要挣,心更得向善,好事再小也要做。人活在世上,能帮到别人才是最大的快乐。 |
关键词:潘淑芬,义务理发,善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