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援疆支教的保定学院毕业生赵艳菊姐弟
2014年1月30日,农历大年三十,在新疆且末县的一户人家里,欢笑满屋,其乐融融。这个新年对于赵艳菊一家来说格外难得,因为上一次全家团圆过节已是6年前的事了。 时间回溯到12年前的4月,那时赵艳菊还是保定学院的在校生,即将毕业,已有几家条件不错的用人单位向她发出邀请,但当她听到新疆巴州来校招聘教师的消息,立即去报了名。 考上大学后,在入学教育时观看的反映保定学院2000届毕业生支教边疆的电视片,让她心里萌发了到边疆去的想法,这次终于有机会实现梦想了。 可赵艳菊心里并不踏实,父母能同意吗?距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她只好如实“交待”。谁知只沉默了一会儿,父亲便安慰她说:“去吧,在哪里工作都一样,支援大西北,这是光荣的事。我们支持!” 2002年8月,赵艳菊从保定出发了。辗转几天的行程,一到且末县便遇上沙尘暴。干燥的气候再加上饮食不习惯,口唇开裂、流鼻血成了家常便饭。即使这样,倔强的赵艳菊也没想过退缩,因为她认为作为一名援疆教师,就好比一颗红柳的种子,撒在哪里,就要为哪里增添一份新绿。 赵艳菊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很快就收获了硕果:所带的初中班升学率名列前茅。在她的QQ空间里,学生们留言特别踊跃,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感谢”、“想念”,有位学生这样写道:“能在赵老师班里上学,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扎根在且末县后,赵艳菊越来越意识到且末县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必须依靠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赵艳菊经常在电话、书信里与弟弟谈起且末县的情况。弟弟赵国宝在后来谈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时也说:“姐姐对我的影响很大。”2005年7月,赵国宝从保定学院毕业时作出了和姐姐一样的选择,赵艳菊为此感到非常欣慰,但她也有深深的担忧:两个弟弟一个远在广西,一个要来新疆,父母身边连个能照顾的人都没有了。然而,父母却坚定地表示:“当年我们支持你的选择,今天同样支持你弟弟的选择。”同年8月,赵国宝也千里迢迢来到新疆,成了且末县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 然而,支教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转眼到了2008年年底,姐弟俩回到容城县的家中探亲,才发现,母亲病了,父亲老了,两人流下了心疼的泪水。寒假将要结束时,父亲似乎看出了他们连日来的担心和顾虑,郑重地宣布:“为了让你们安心工作,我和你妈决定把房子卖了,也去新疆找你们。” 2009年5月,赵艳菊的父母踏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和儿女们一起在且末县扎下了根。 这就是保定学院毕业生赵艳菊姐弟支教西部的故事,他们似胡杨、如红柳,在遥远的边疆挺拔地坚守,成为最美的风景。 |
关键词:支教,保定学院,援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