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剧作家孙德民艺术成就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孙德民艺术成就研讨会现场。 李庆 摄 孙德民在艺术成就研讨会现场。 李庆 摄 长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席亚楠)记者14日从北京获悉,由中国剧协、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河北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艺术研究所承办的“孙德民艺术成就研讨会”在北京召开,60余位领导和专家到会发表精彩评论。 孙德民是河北省著名剧作家,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河北省政协常委,曾任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巡视员,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首批省管专家,文化部首批部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1962年他开始从事戏剧创作,曾先后创作了四十多部大戏和十多部影视剧。其中,七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七部作品获文化部“文华奖”,本人六次获“文华编剧奖”,三部作品获中国文联、中国剧协颁发的“曹禺戏剧文学奖”,两部作品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一部作品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两部电视剧获“飞天奖”,其它全国奖项三十多项。1995年获终身成就奖“关汉卿奖”。2007年,他被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他先后出版了《孙德民剧作选》(四集)、《孙德民新剧作选》以及戏剧理论文集《戏剧之旅》等。近年来,孙德民创作的《雾蒙山》《日头日头照着我》《六世班禅》《从春唱到秋》《晚雪》等作品在观众中产生强烈反响。创作的大型话剧《西太后》,由日本著名导演艺术家示川猿之助和著名表演艺术家藤间紫搬上了日本舞台,至今已在东京、名古屋、大阪、九州及各地演出近三百场,受到日本观众热烈欢迎。孙德民创作的话剧《懿贵妃》亦搬上日本舞台。舞台艺术片《班禅东行》已发行到世界四十多个国家。 据了解,孙德民剧作涉猎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多集中于与承德避暑山庄相关联的清代历史剧和当代河北农村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剧作被冠以“山庄戏剧”之名,形成河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戏剧创作现象。孙德民的历史剧创作多以宏大叙事的史诗剧形式展现。恢弘的史诗形式包蕴着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和壮美。在历史剧中,孙德民总是以历史的沉淀为底蕴,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注重性格形象的刻划,以人物心灵的意识形态性为先,批判而不荒诞,犀利而不尖刻,体尝孤独而不绝望。如果对孙德民剧作做一番文化透视,不难意识到中国思想中作为深厚的传统准则和积蓄下来的仁爱、调和、大同等道德原理,皆浸润其中。 本次研讨会旨在培养造就一批河北各门类的拔尖人才、领军人物和名家大师,发挥旗帜效应、标杆效应、示范效应,进一步扩大河北剧作家影响力,全面总结高端艺术人才的创作经验,深入研究其戏剧作品的文化精神,发挥其在戏剧创作中的引领作用。会上,各位领导和专家从题材、结构、人物形象刻画、舞台呈现和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孙德民的艺术创作风格,分析研究了其戏剧作品的文化精神,并从不同角度对孙德民的艺术成就做出了总结。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在肯定和评价孙德民艺术成就的同时,对河北省大力推介人才构建“文艺冀军”领军人物的措施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孟祥林就孙德民对事业的忠诚、对戏剧的热爱表示高度赞赏,对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抓创作取得的可喜成果给予肯定,希望孙德民艺术之树长青,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中国剧协副秘书长崔伟对孙德民在戏剧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全面总结孙德民的艺术风格和戏剧文学精神的同时,提出要加大对基层文艺人才的培养,要依次形成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文艺冀军”队伍,为河北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河北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指出,孙德民是河北戏剧创作的一面旗帜,河北将全面总结孙德民的创作经验,继续深入研究其戏剧作品的艺术规律、形成成果,指导和推动河北的舞台艺术创作。同时,在人才培养上,河北要充分利用现有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打造文艺冀军领头羊。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要深入挖掘河北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各类舞台艺术形式,表现河北人文历史和时代精神,创作一批具有河北气韵、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舞台艺术作品,使文艺成为对外宣传河北,树立河北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推动河北文化加速进入全国文化第一方阵。 |
关键词:河北,剧作家,孙德民,艺术成就,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