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最美县委大院"是践行"两个务必"时代典范
[编者按]今年以来,灵寿县委大院受到中央和省、市多家媒体关注。省文明委发出全省各级党政机关要学习灵寿“最美县委大院”精神的倡议,省、市委主要领导也作出了重要批示。灵寿县委大院为何赢得了各级领导、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为什么说是“最美”,到底“美”在哪里?本文以历史的眼光和辩证的逻辑,阐发了灵寿“最美县委大院”堪称是践行“两个务必”的时代典范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灵寿“最美县委大院”。杨凯强 摄 灵寿“最美县委大院”:践行“两个务必”的时代典范 邢洪儒/文 灵寿县西依太行山,东靠华北平原,是国家民政部、联合国地名考察组命名的“千年古县”。在这个自古出产奇木而得名灵寿的地方,有一个历经60年风雨而始终没有改建的县委机关,县委9个部门、160多名工作人员,一直“蜗居”在两进八排、红瓦白墙的105间房屋内办公,被称为“最美县委大院”。今年1月以来,灵寿县委大院受到中央和省、市多家媒体关注,光明日报、河北电视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燕赵都市报、河北新闻网、河北青年报、河北工人报等均作了报道,省委领导同志作出批示。近期,省文明委发出倡议,号召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学习“最美县委大院”精神,大兴勤俭节约之风,牢记“两个务必”,在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一心一意为民谋福祉,大力建设全面小康、富裕殷实、山清水秀的河北。灵寿县委大院为何赢得了各级领导、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为什么说“最美”,“美”在哪里?让我们以历史的眼光和辩证的逻辑,品味追寻这个县委大院具备了怎样的“最美”意蕴,以及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一、河北灵寿“最美县委大院”体现了“两个务必”的精神内涵,堪称是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一个典型范例 从历史渊源看,灵寿“最美县委大院”体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灵寿县委大院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上世纪80年代以前,灵寿县委、县政府共同在此院办公。1982年县政府搬走,县委继续留在原地,当时县委房屋均为平房、苇子顶。所有房屋非常简陋,没有后窗户,仅能摆放两张床,每间房屋有四、五人办公。近年来,由于县委大院办公用房年久失修,墙砖粉化,严重漏雨,县委对大院进行了修缮,墙基易潮处贴上了石片,原来的一色红墙刷成了白色,围墙换成了铁艺栅栏,屋内地面也铺上了瓷砖,并将原来腐朽破旧的木门、木窗换成了铝合金门窗,县委大院才逐渐形成现在的模样。老百姓认为,几十年不换的县委大院,承载着艰苦奋斗的传统,驻扎着对民生冷暖的关怀,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一个古老的、朴素的县委大院矗立在那,让路过这里的人感到真实亲切,让进入这里办事的人感到热情温馨,让离开这里的人感到满意和知足。正是从这一老院子的身上,人们看到了这个地方的优良传统、文化底蕴、信仰守望和作风所在。 从精神传承看,灵寿“最美县委大院”展示出高尚的精神追求。在灵寿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曹彬、傅永淳、傅维麟、陆陇其等一批影响深远的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杰出人物。革命战争年代,彭真、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晋察冀边区政府、边区造币厂、抗大二分校曾长驻灵寿,慈峪暴动、陈庄歼灭战等战役享誉全国,留下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优良传统。解放后,更是有以“拾粪县长”高山贵为代表的模范共产党人,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理念和风范。如今,灵寿“寒酸”的县委大院与县内鳞次栉比的高楼、漂亮的学校、宽敞的广场、便利的市政设施形成鲜明对比。在许多地方政府大楼如雨后春笋此起彼伏矗立之时,灵寿县委依然能在朴素得有点寒酸的大院里自得其乐、不为所动,充分体现了灵寿县委对“立党为公”理念的坚守,展现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从当前现实看,灵寿“最美县委大院”构筑了化解“四个危险”、经受“四个考验”的精神家园。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化解“四个危险”、经受“四个考验”,则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灵寿县委六十年如一日、十几届领导班子始终模范遵守反对铺张浪费的规章制度,始终保持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始终恪守为民解忧、以民为本的执政情怀,始终坚持“两个务必”的精神追求,“最美县委大院”虽然外貌略显寒酸,但散发出来的却是内在的美、精神的美。灵寿县委不是没有资金修建办公大楼,而是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上,让当地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不是没有调拨资金的权力,而是没有把这个权力用在自身享受和面子工程上。几十年不变的县委大院,传承的是艰苦奋斗的传统,体现的是对民生冷暖的关怀,构筑的是能够化解“四个危险”、经受“四个考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二、灵寿“最美县委大院”展示了“两个务必”的精神成果,堪称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部生动教材 灵寿“最美县委大院”,美就美在“立党为公”的理念不变,心系群众“最美”。灵寿历任县委始终坚守“两个务必”精神,始终将“奉献”放在首位,始终秉承“为民务实清廉”理念,可谓是苦了自己,幸福了民众。千年古县灵寿日新月异,而一甲子的县委大院依旧沧桑。几十年来,灵寿县委大院曾有四次重建的动议。1988年,县里已经征地15亩,打算新建县委办公楼,但是最终把筹措的资金用到了改善民生上。1993年,当时国家计委拨了150万元资金,县里又打算建一座办公楼,改善一下办公条件,最后将150万元用在了修建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上。后来,县里再次想建办公楼,适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又将资金用于修建了学校。2008年,县里筹资1300万元准备建一座综合办公大楼,解决办公用房严重不足的问题,最终把这笔钱用在了发展农村教育、解决农村学校的取暖问题上,使全县262所农村中小学校全部用上了节能环保的供暖锅炉,2.3万名农村学生告别了煤炉取暖的日子。目前,全县最漂亮的大楼就是“三院合一”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和刚刚竣工的第二初级中学;最高的大楼就是正元小区保障性住房。当人民群众对豪华政府大楼嗤之以鼻甚至恨之入骨时,类似灵寿县这样的“蜗居”县委大院让人们眼前一亮、心生温暖,即使大院再简陋再陈旧,也一样成为民众心中“最美”的大院。 灵寿“最美县委大院”,美就美在“执政为民”的情怀不变,多干实事“最美”。灵寿历任县委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着力把有限资金重点向民生实事项目倾斜、集中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投放,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近年来,在交通方面,相继投资6.2亿元用于交通项目建设,完成了张石高速行唐南出口至灵寿县城连接线、正南公路养护改造等工程;在教育方面,投资8000余万元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并设立了150万元县长教育特别奖,重奖为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在社会保障方面,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投资2340余万元完成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和第一敬老院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投资7900万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投资4750万元在农村开展了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在医疗卫生方面,投资3357万元建设了县医院综合业务楼项目;在扶贫开发方面,积极争列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试点区,发放小额贷款350万元,帮助贫困户脱贫项目实施。2011年以来,帮助25438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占全县贫困人口24.9%。一批又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工程相继投入使用,仅去年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就超过81亿元,而其中没有一分钱用在县委大院的改造上。已经历了60多年风雨沧桑的县委大院,一砖一瓦,一墙一壁,不仅是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一种执政为民、多干实事的高尚情怀。 灵寿“最美县委大院”,美就美在“抠门小气”作风不变,发展事业“最美”。灵寿历任县委一直秉承着发展事业的理念,对群众“大方”得很,对自己却十分“抠门”。办公楼可以不建,但城市建设不能不搞;自己的工作环境差点可以将就,但群众的生活质量必须不断提升。去年以来,该县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生态旅游、城镇化建设”四个指挥部,提出了“生态统揽一切、工业项目重于一切、城镇化支撑一切、稳定压倒一切、农业稳固一切、民生高于一切”的工作原则,着力打好“项目、工业、生态、幸福、平安、旅游、环境、作风”八张牌,重点开展综合治税、矿山治理、私搭乱建整治、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四个专项攻坚行动。2013年全县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财政支出11亿元,其中9.6亿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占支出资金的83.94%。目前投资8.6亿元的石家庄医学院、投资3000万元的文体公园等已全面开工建设,并启动了总投资109亿元的滨水半岛新型城镇化生态示范区等项目。正是由于灵寿历任县委对自己苛刻、对人民宽厚,痴心不改,初衷不变,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誓将事业发展到底,才获得了社会广泛赞扬,成为一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反对“四风”的鲜活教材。 三、灵寿“最美县委大院”展现了“两个务必”的精神风貌,堪称是凸显“为民、务实、清廉”的一项重要载体 “为民”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也是践行“两个务必”的核心。如何在灵魂深处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切实做到牢记宗旨、一心为民,是各级领导干部值得深思的重大问题。灵寿历任县委主要领导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执政理念,把主要精力放在百姓身上,而没有追求县委机关的豪华气派,充分体现了当地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同甘共苦”的负责精神,展示了为广大民众的服务态度。这为各级领导干部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时代内涵,坚守执政为民的理念,践行焦裕禄精神,切实做到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用权、为人民解难、为人民造福,以优异成绩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实际样板。 “务实”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也是践行“两个务必”的基础。如何珍惜现在的工作岗位和有限的为人民服务的时间,在“赶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灵寿县委响亮提出“只要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高了,群众利益维护好了,自己工作环境再苦再差也无所谓”,积极回应社会期盼和群众关切,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变得更加完善,文化氛围变得更加浓郁,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为各级领导干部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把心思和精力都聚焦在干事创业上,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了一个值得效仿的示范窗口。 “清廉”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保证,也是践行“两个务必”的本色。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和侵蚀,始终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操守和作风要求。灵寿历任县委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带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和努力践行“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崇尚廉洁、勤政为民,这为各级领导干部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四风”,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各级党组织周围,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明亮镜子。 河北是“两个务必”著名论断的诞生地,也是“赶考”精神的发源地。灵寿县委大院作为全县所有机关大院的缩影,不仅充分体现了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的理念、为民的情怀、务实的态度和清廉的品格,而且集中展示了践行“两个务必”、弘扬“赶考”精神的风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源动力,成为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主旋律,成为党员干部自觉坚守的精神家园,为我们更加自觉地践行“两个务必”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作者简介:邢洪儒(1964-)男,河北万全人,现为河北省石家庄市社科院(市委讲师团、社科联)专家及石家庄市委党校兼职教授。系“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人选”、“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家”及“河北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特约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等。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管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社科优秀青年专家”、“四个一批”理论人才。 |
关键词:最美,县委大院,两个务必,时代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