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葫芦峪之三:思想解放的范本
从最初仅涉及平山县下峪村1个村,到后来50个村,再到走出平山,在阜平、曲阳等地多点布局,山区现代农业开发的葫芦峪模式在快速推广。 一片片沉寂了多年的山冈薄地,一时间成为农业开发的热土并迸发出巨大发展潜能,葫芦峪模式背后究竟有何秘密? “如果说有什么秘密,我愿意把它归结为思想解放,就是整合各种资源,充分运用市场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和法治思维搞现代农业。”农民出身的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说,虽然他们现在也是靠山吃山,可“吃法”却不同于以往。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有现代观念,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土地流转方面,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促园区规模发展;发展路径方面,实行龙头带动、利益联结、合作共赢,构建现代农业组织形式;运行管理方面,强化科技支撑,启用职业经理人团队,以工业理念运营现代农业……与葫芦峪发展壮大一路相伴的,是思维观念上的创新。 核桃种植是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最近,园区显眼位置刚刚整修出的300多亩梯田却变更了原来种核桃的计划,改种玫瑰、薰衣草等彩色植物,打造七彩花田供人观赏。在园区打工的村民不解:“七彩花田能当吃还是能当喝?”“现在农业观光游方兴未艾,这里将建成一个景点,别看现在‘中看不中用’,可将来生产出来的玫瑰精油在国际市场上号称‘软黄金’,再加上旅游收入,肯定比种核桃收益多得多。”负责园区管理的副总经理张贵双说,园区种什么、怎么种,决定权其实来自园区外的那只“市场之手”。 消费者希望吃上更安全的农产品,园区就利用新造地无污染的优势,着力建设目前华北地区唯一的有机核桃生产基地和我省最大的散养柴鸡养殖基地;年轻人喜欢浪漫,园区就规划种植上千亩玫瑰、薰衣草,打造婚庆文化基地。以市场为导向,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校正着产业发展方向。 近日,新成立的平山葫芦峪众泰土地整理有限公司拿到了税务登记证,该公司是葫芦峪进行资产资本运营的又一成果。新公司将首期在与平山临近的县开发荒山10万亩,由河南中泰集团与河北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前者出资1亿元,占股40%;后者用葫芦峪模式入股,占股60%。此前,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还与河北省供销社新合作控股集团合作,组建河北省供销社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前者持股比例为35%,相对控股。按照规划,双方将由省供销社主导,建设以葫芦峪模式为依托的京津冀生态屏障和现代农业产业带,在太行山、燕山浅山区开发荒山1000万亩。 “葫芦峪成长于荒山之间,却并不封闭,因为只有开放才能共赢。我们在阜平、曲阳等地的项目都有各自的合作伙伴,这样就能更好地整合各方面资源,把山区开发这项事业做大做强。”刘海涛透露,河北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于近期在天交所挂牌上市。“开放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发展方式。只有跳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才能拥有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发展空间。” 与引资同步进行的还有引智。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创业初期,人手少、条件苦,刘海涛就发动亲戚朋友齐上阵,现在随着一批职业经理人的引入,管理运营团队更加专业。负责园区花卉产业发展的总经理邵蔚来自上海,近10年来她一直潜心研究玫瑰种植、加工,去年11月辞掉原职加盟葫芦峪。据介绍,目前葫芦峪共有6名职业经理人,每人年薪都超过20万元。 除了职业经理人,近两年管理层中还增加了30多名大学毕业生,其中农学类专业居多。公司对科技创新一直高度重视,去年5月,园区与河北农大、河北省农科院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两家科研机构分别组建葫芦峪现代农业园区专家组,为园区的规划、建设及生产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同时,科研机构为园区及时提供国内外优良品种、先进种植养殖技术、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信息。 葫芦峪模式广受关注,“葫芦峪”的品牌价值也与日俱增。去年底,刘海涛聘请专业机构,成功注册“葫芦峪”商标,涵盖旅游、农产品等多个类别。“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只有用法治思维保护自身利益、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才能不踩法律、政策的红线,实现可持续发展。”刘海涛说,目前公司土地流转涉及上万农户,依法保障农户的利益是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 57岁的下峪村农民刘书国,在2011年把荒山全部流转给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后就来园区上班,负责和农户协商进行土地流转。“农户都说我们公司靠得住,我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做,有时在村里大喇叭上一喊,一些农户就赶着过来签合同。”刘书国说,公司和农户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每年凭合同结算租金或者分红,“我家也有一份,心里可踏实啦。” |
关键词:葫芦峪,土地流转合同,农户,农业现代化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