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葫芦峪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在家比出门挣钱还多

来源: 燕赵晚报 作者: 张瑞谦 2014-06-03 09:29: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这些曾经的荒山荒坡,如今改造成梯田,种上了核桃树,成了百姓致富的“聚宝盆”。

  绵延的太行山里,许多山村的年轻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因为贫瘠的山田坡地,难以让他们像祖辈一样靠天吃饭。但在平山县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许多外出打工者却选择了回到家乡。因为守着家,他们就能挣到钱,比外出打工还要多的钱。葫芦峪的荒山荒坡是如何让百姓的收入翻几番的呢?5月26日,记者来到葫芦峪,并与当地青年贾文明进行了细聊,试图从他这里了解“葫芦峪模式”让百姓致富的奥秘。

  葫芦峪以前也是靠天吃饭

  贾文明今年35岁,是地地道道的平山县东王坡乡下峪村农民。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由上峪村和下峪村两个村庄的坡地为主构成的。

  身体略瘦的贾文明不善言谈,“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这几年才开始的,以前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在这山沟里靠天吃饭。雨水好了,就多收获。雨水少了,就少收,甚至连种子都收不回来。”提起过去的葫芦峪,贾文明不堪回首。

  东王坡乡地处太行低山片麻岩区,荒山荒坡资源丰富,但石厚土薄、不适宜耕种。长期以来,山场使用权基本都归农民一家一户所有,一面山坡多家分,农户不是因面积小觉得不值得开发,就是因贫困而无力开发。由于土地产出有限,当地农民生活较为贫困,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

  贾文明家共有10亩地,其中能浇水的“好地”有3亩多,剩下的全是靠天吃饭的“望天地”。这些田地,每年差不多就是种上小麦、玉米和花生。贾文明掰着指头算了算,每年地里的小麦也就收400-500公斤,玉米“靠天收”,每年最多也就收400公斤,至于花生,也就是够自家榨油吃。如果再除去种子、化肥、水电费,满打满算下来,这10亩地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就万把块钱。为了弥补家用,贾文明不得不到平山县城打工挣钱。“帮朋友卖电动车,每月工资2000多元。”贾文明说,这样算来,他们一家的收入,就是他自己的打工收入、爱人的打零工收入,和地里的这点收成,一年下来,能到4万块钱就不错了。

  10亩土地啥也不用管一年进1.8万元

  “种庄稼是一点也不划算,所以村里土地流转开始后,我就把10亩地都流转出去了。”贾文明说,他们家一共7口人、10亩地,土地流转到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之后,每年按家庭人数给他们的土地租赁费用。按照每人2600元计算,仅此一项,贾文明一家一年收入就有1.8万元。

  焦社增是下峪村的村支书,根据他的介绍,他们村一共有1067亩地,现在已经有900多亩的土地经营权进行了土地流转。这些在百姓手中靠天吃饭的土地,现在统一集中到了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据了解,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2010年以来,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入股、租赁、置换等方式,取得了东王坡乡5万亩荒山荒坡的使用权,涉及9个村、5000多位农民,有效解决了农户承包地块细碎、不利于规模开发和集约经营、现代科技手段不易施展的问题。

  “规模化开发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能够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说。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行“山、路、地、水、林、电”齐头并进、综合治理,目标是田块方整化、沟渠标准化、道路网络化、设施配套化。“不论地块面积大小,农用机械都能直接开进去作业,每棵树苗都能及时浇上水。”

  大规模的开发,“不种地,反倒比种地收入更高。”这是贾文明一家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但现在这已经成真,每年1.8万元的票子是实实在在的攥在了手里。

  每年管理费3.75万,两人工资6万

  如果仅仅是这每年1.8万元的土地收入,那还不足以让贾文明放下县城的工作回到老家。“俺们现在一家都是葫芦峪的‘工人’。”贾文明说。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劳动力,在葫芦峪农业现代产业园实行“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方式。“大园区”就是依托公司对荒山荒坡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管理规范、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小业主”就是在“五统一”的基础上,以50亩为单元,由农民公开承包、分片包干,通过个性化、多样化种植提高收益。

  目前,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已经栽植的1.35万亩核桃按50亩一个单元,对农民进行了承包管理,每个单元公司每年付给承包人管理费。按照和“葫芦峪”签订的合同,每管理一棵核桃树,就能挣15元,贾文明一家承包了一个单元,由贾文明的父母两个打理。按照1亩地上50棵树核桃计算,仅管理费一项,贾文明一家一年就能拿到3.75万元。

  承包的50亩核桃树,平日里由贾文明的父母负责,贾文明自己则在园区里“打工”。

  “我主要负责铺设水管等基础建设之类的活儿。”贾文明说,这项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贾文明的爱人在园区负责果树技术管理,每月工资也有2000元。加起来,仅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一项,贾文明夫妇一年至少能挣到6万元。”

  “葫芦峪模式”让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据了解,目前,葫芦峪园区已经通过这种方式,使像贾文明一样的1000多位农民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一个农字号企业实现赢利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同时带动成百上千的农民增收。”刘海涛说,“虽然难,我们也要做,只有农民增收了,园区也才能保持长远的发展。

  这样算来,“葫芦峪模式”下的贾文明一家,每年收入就达到了近12万元,是以前收入的三倍。也正是因为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挣到了钱,使得这个农业开发公司、5万亩荒山荒坡、9个村的5000多位农民,就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使得“葫芦峪模式”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带动千家万户发家致富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据了解,目前,公司除了正在展开平山葫芦峪园区上峪村二期开发外,已将“葫芦峪模式”成功地复制到阜平、曲阳、唐县等地,规划开发荒山30万亩,总造地规模达到13万亩,让数万户农民因此脱贫致富。

 

关键词:葫芦峪,荒山,脱贫,致富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王培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