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磊:一个“犟种”农民的大爱
安金磊:一个“犟种”农民的大爱 燕赵都市报记者静冬/文 通讯员李勇/图 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喷除草剂……他是传统农业“倔强”的践行者;他对这片土地爱得很深很沉,他按自己的方式设计田园画卷。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善待土地其实就是在善待我们自己。在灾害不绝于耳的今天,化学农业大量消耗能源、污染水体、毒化土壤,农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日渐恶化,他以一人之力执着地在救赎着土地、重拾着农业的生态属性。枣强农民安金磊,被网友称为“走在世界前列的农民”。 阳光下的小院 初冬的阳光,暖暖地照着枣强县马屯镇东紫龙村。 一条土巷子深处,便是安金磊的家。两棵大枣树下,三间十几年前盖的砖房。房檐上爬满的藤蔓已枯黄,一只老猫和几只小狗懒散地躺在房前晒着太阳。表面上,安家和别的农家院并没什么不同。 在东紫龙村,平均每家操持着十余亩土地,春播秋收,中间打几次除草剂、农药,再施两次花肥,其余时间就就近打打零工。在工地包点活儿、做装修、跑运输,甚至搬运、烧砖。用村民的话说,“田里的活不耽误,额外还有一两百块钱的收入”。而安金磊的力气,一年到头全部花在土地上。家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二十年前的电视机,十几天都不开一次。 每天刚蒙蒙亮,安金磊夫妇就已起床。6点之前,安金磊一定会赶到村头的地里,去听虫子“唱歌”。早晨昆虫活跃,他一听就知道土层里的生物是否丰富。“其实庄稼就像人一样,我们听音乐,有乐器有音乐家啊。他们听音乐就是虫,这是他们的快乐啊,然后它们的身体,就是果实,也会健康啊。”而其他农户的田里,早已听不到任何虫子的鸣叫。 40亩土地,只有夫妻两个人,春天一人一把锹,撒粪肥,一个从南头撒起,一个从北头撒起;秋天腰间绑个纤维袋,摘棉花,一个从南头摘起,一个从北头摘起。偶尔擦身而过,说上一两句话。夜幕降临,直到实在是黑得什么看不清了,夫妻俩才走在回家的路上 在家里,他们洗碗用丝瓜瓤,烧饭用芝麻秸棉花杆。每天进门,顺手从藤蔓上摘下新鲜薄荷叶,放进新沏的茶壶;饭后的碗筷用玉米面擦一遍,油污便干干净净,清水一冲即可。用的玉米面粉拌上瓜果菜皮,就成了鸡、狗的美餐。而做饭的灶膛灰及鸡狗的粪便全部留下,成为来年的有机肥。 记者到访的当天上午,安金磊正在田里收白菜。下午,夫妇俩又赶到自家的晾谷场,趁着西北风去给晒好的红豆“扬场”。安金磊进门洗手,脸盆是斜着放的——他只舀一瓢水。“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水,现在农村灌溉用水、催产施肥、除虫打药全是盲目无度的,真的很可怕。”安金磊又像是在和记者聊天,又像是在喃喃自语。 阳光下,安金磊三岁的儿子追逐着猫狗满院子撒欢儿,嬉笑声不时入耳。 |
关键词:安金磊.化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