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路南区回迁安置小区 三万名群众喜迁新居
日前,尽管寒风凛冽,但记者来到唐山市路南区去年最大的回迁安置小区———兴泰里小区时,却见搬运家具和装修材料的车辆往来不断,邻里之间相互问候的话语中带着笑声,让人感到融融暖意。 66岁的艾俊满的新居在111栋3单元1102室。“11月16日分到的新房,简单装修了一下,12月10日就搬进来啦!”走进建筑面积108平方米的三居室新居,艾俊满的老伴儿王连芹正在客厅里一边择菠菜一边哄小孙子玩儿。“早也盼,晚也盼,终于住上宽宽绰绰的新房啦。我这心脏病好像也好了一大半儿!”王连芹喜滋滋地说。 艾俊满一家原来居住在女织寨乡东小艾村,和这次统一回迁安置的19个村子、8275户居民一样,虽然生活在城市近郊,却没有城里市民的居住条件;虽然居住在大南湖畔,却难以享受到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污水横流的青龙河绕村而过,村南是座垃圾山,村东是电厂的粉煤灰厂……那叫个憋屈呀!”回忆起过去的居住条件,艾俊满感慨万千。 随着南湖生态城的开发建设,唐山大南湖核心景区风光初现,但周边路南区所属的19个村的破旧面貌成了制约大南湖发展的“芒刺”。为彻底改善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把南湖生态城打造成为唐山人民的幸福家园和旅游胜地,对路南区西南片区进行整体改造被提上了日程。 按照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艾俊满一家原有4间住房加上宅基地共279.2平方米,置换了一套108平方米和三套各60平方米的新楼房。“满意!”站在新居的阳台上,艾俊满笑着说。 可对于路南区委、区政府来说,得到“满意”俩字着实不易。8275户、23000名居民集中回迁安置,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村改居”等管理工作必须及时跟上。“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既要满足他们的安居之盼,更要满足他们的乐业之需和舒适之愿。”路南区惠民道街道工作委员会书记李旭强介绍说,“与小区同步建设的九中、二十六中已经竣工,全部作为始发线路规划的6条公交线路即将开通运行。同时,‘村改居’等一系列工作已经列入2013年第一季度的重点工作……” 在唐山,路南区面积最小,基础设施陈旧,而且辖区内多处位于采煤波及区,发展一直受限。经过反复调研,路南区委、区政府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在南湖的开发利用、旧城和城中村的拆迁改造上,拓空间、促转型、求发展、提形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路南区委书记徐昌盛说,回迁是一项惠及百姓、凝聚民心、发展城市的民生工程、实事工程,必须把好事干好。截至目前,除西南片区19个村的8200多户群众已经回迁外,复兴路东侧鸿基袜厂旧楼改造项目357户群众、建工楼旧楼改造项目1050户群众也已完成回迁,新华楼1266户居民也将于春节前回迁,涉及居民3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0%。 地处新华道与卫国路交叉口的卫国楼、建工楼小区是震后恢复建设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而实施旧城改造后建设的新华联广场小区,一色的33层新式住宅。去年12月10日,原来住在卫国楼小区的李秋凤老人抓号选到了1号楼2901室。“过去的住房只有50多平方米,逢过年过节孩子们都回来,根本住不开。现在换成了97平方米的大两居,宽敞多了!” |
关键词:回迁,小区,唐山 |